生动诠释经典 多维涵养心灵

――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音像电子类出版物分析

作者: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本报记者 郝天韵

  随着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有声阅读不仅是纸质阅读的补充方式,而是成为国民阅读喜闻乐见的新选择。总览入选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音像电子类10种书目,均呈现一定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中,有的作品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传承红色基因,如《中国共产党简史》(有声版)、《红游记》;有的作品带孩子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坚定文化自信,如《中华传统文化名家课堂音频库》《中国智慧有声故事书》《节气家书――自然告诉我的,都将说与你听》;有的作品向孩子们普及科学、自然知识,让孩子沉浸式体验自然与科学的奇妙,如《我的森林笔记》《赛思叔叔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传承红色基因

  以史育人,以史铸魂。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植入青少年的心灵,有利于培养教育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由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该书忠实记录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为满足听书群体的需求,人民出版社特制作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简史》(有声版),为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开展好党史学习提供可靠途径。

  由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电子图书《红游记》,以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的革命斗争历史为背景,以瑞瑞和金金两个来自大城市的儿童在瑞金的传奇经历为主线,通过孩子的视角,动画再现老一辈革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感人故事,给当代儿童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神奇红色世界”,既是一部面向当代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动画片,也是一部反映“中国梦”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片。

  讲述传统文化

  以有声书等多种形式向孩子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帮助少年儿童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培育少年儿童文化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智慧有声故事书》,是基于《中国智慧・“看不懂”的中国词》系列图书的有声音频故事。该原创儿童绘本系列是为5―10岁的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人文地理知识以及中国文化中有关诗词艺术的前世今生、德行礼仪的发展与影响,是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精品原创有声故事绘本,该系列共三册:《“看不懂”的中国词:人文地理篇》《“看不懂”的中国词:诗词文艺篇》和《“看不懂”的中国词:德行礼仪篇》。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制作的《中华传统文化名家课堂音频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汉字、书法、二十四节气、古代圣贤故事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等等。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少总社副总编辑吴峥岚介绍,比如在“美丽的中国字”系列中,孩子们通过小学课本中常见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意义,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熟知汉字文化;在“哲理故事”系列,古代圣贤人物的故事,能够给孩子们以启迪和智慧;在“中国文化遗产故事”系列,孩子们将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这部有声读物把一个个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生动、巧妙地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感兴趣、记得住,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丰富营养。”吴峥岚说。

  列入非遗名录的“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老而科学的“时间制度”,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精彩呈现。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节气家书――自然告诉我的,都将说与你听》,就是一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书信体人文自然读本,作者沈家智以家长给孩子写书信的形式,将自然教育、家风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与节气相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融入优美、温暖的书信之中。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的《听!国宝在说话》是一套通过文物,讲述中国文化历史的精品广播剧,精选了50件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讲述国宝亲历的故事。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风貌,以文物为立足点,还原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追溯文物的“前世”与“今生”,并讲述了文物的流落历史和考古人员的发掘以及1949年后的保护工作。让国宝与孩子们“对话”,这套出版物旨在让少年儿童真正看懂国宝,读懂国宝。

  普及生命知识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与大自然的无穷奥妙,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从而更加理解生命、热爱生命。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画报》编辑部策划推出的《赛思叔叔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一套适合7―12岁孩子的线上科学启蒙课,由科学编辑策划、多位科学家创作、专业团队录制剪辑而成。2019年至今,已经推出了“小小微生物”“深海奇遇”“万变的气象”“细说植物”“动物们都在忙什么”等一系列科普广播剧,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作品以‘给儿童最优质的科学启蒙’为核心,内容全部由各科学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创作。资深科学家向儿童描述了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能让儿童感受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帮助儿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该项目策划编辑孙云说。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森林笔记》也是一部少儿科普类的系列有声读物,根据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成四册,分别对应的是《春天第一只蝴蝶》《暗访“夜精灵”》《制造红叶》《看见生命》。“作品的独特之处是依据报纸的风格来呈现飞禽走兽和植物昆虫的生活情况。它有报纸的活泼、新鲜、快捷,有‘天气预报’动物们的‘民生新闻’,还充满了艺术性,在一篇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中展示了整个大自然。”据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介绍,这部音频书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舒适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沉浸式体验自然的奇妙,增强孩子的探索欲与好奇心,让孩子们像个“记者”一样,观察、研究、记录着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拓展想象力。

  刘东杰坦陈,在制作《我的森林笔记》的时候,编者努力在寻找一种区别于传统科普有声书给人的“学习感”,更加偏向“故事感”“艺术感”。首先是选择了声线更加灵动、讲述感更强的演播者。其次,音乐是一部音频作品的灵魂,编辑结合书的内容以及经典动画作品发现,在体现森林和动物出场时的音乐,大都是用提琴和风琴来烘托氛围感,那种浪漫和梦幻唯美的感觉是自然音无法相比的。于是这部作品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是大大增强了浪漫氛围和艺术性,降低了科普类作品的枯燥感,也能让孩子更好地发挥想象空间,随时跟着作品一起找到更好的沉浸感。“制作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听者。”刘东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