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普及科学知识 激发科学兴趣
――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科学知识类图书分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本报记者 张雪娇
日前,中宣部出版局、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了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其中有14种科学知识类图书入选。这些图书凭借什么胜出?它们的特色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吸引青少年的眼光、符合孩子阅读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入选图书出版社,带读者“翻看”科学知识类图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以孩子阅读需求为出发点
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专业少儿出版社,其推出的《十万个为什么》已连续出版至第六版,成为影响数代少年儿童成长的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彩绘注音版)》是我们基于第六版基础上,根据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阅读需求特意打造的。”《十万个为什么(彩绘注音版)》策划、责编张亚丽向记者阐释道,从阅读需求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从图画书亲子阅读过渡到桥梁书为主的独立阅读的关键时期,所以要为他们提供拼音读物,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从科学知识需求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奇心爆棚、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这个时期不能回避他们的问题,打消他们的求知欲,而是要正面回答,并适度延伸拓展,激发他们思考,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出版社此次有两种图书入选。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俊来介绍,这两种图书都是编辑团队根据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主动精心策划的。其中,《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是以中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讲述了地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变迁、探索手段和工具的发展、探索所获得的重要发现等,满足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宇宙星空的知识需求。《数学漫谈》则是面向青少年中学生介绍学科知识,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脉络、基本概念和经典问题进行讲解和描述,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接力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科学知识类图书,首要标准是要在了解儿童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有所引领。“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项目主管车颖告诉记者,该系列图书选取的原著都是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希望这些启迪过万千读者的经典著作成为让儿童走进经典的优质读本,帮助少年儿童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开启广博的思想视野。
接力社另一本入选图书是《六极物理》,是一本全面展示前沿物理的启蒙书。“该书的宗旨是绕开复杂的数学计算,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释最核心的物理思想。”接力出版社青年分社新知编辑部主任、《六极物理》项目主管申立超介绍,这本书的定位是帮助青少年扩大物理学的视野。
融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作为科普类图书,如何兼顾科学性和可读性,如何在读者感兴趣、能理解的前提下努力扩展其视野,是图书策划、编辑和出版过程中反复推敲和打磨的关键点。
天地出版社副社长陈德结合该社入选的《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和《给少年的诗意科学课》两种图书向记者介绍了该社的选题标准,其中之一便是非常强调选题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在陈德看来,少儿科普读物一定要有好的呈现方式,图文生动有趣,才能让孩子愿意读下去。具体而言,一是要优化体例,编辑应提前与作者沟通,让书稿以一种更有利于读者接受、更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呈现;二是选择与文本风格相得益彰的插图风格,精心打磨插图;三是精心打磨文本,通俗、生动、流畅、准确;四是设计优秀的版式,有效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在兼顾科学性和儿童性方面,张亚丽和团队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收集孩子们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彩绘注音版)》一共512个问题,是从300多所学校收集到的3万个问题中,用大数据筛选出来的、孩子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第二件是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回答问题。“书中收录的512个问题,在第六版中都有对应答案,但是因为第六版的读者年龄段较高,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我们对答案进行了儿童化的改编,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直接回答核心问题,然后把围绕核心问题的拓展知识,放在小栏目里,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张亚丽如是介绍。
要做到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科普类图书还需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性、讲述的生活化、知识的具象化。据介绍,在语言的通俗性上,《六极物理》摆脱理论的说教,不用数学公式来解释物理原理。在讲述的生活化上,“少儿万有经典文库”从图书的大纲、内容选择到标题设计,都会参照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将其编写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版。在知识的具象化上,《六极物理》尽量多地采用故事、插图的方式来体现内容,“少儿万有经典文库”则每本书都搭配了超百幅精美手绘插图。
科学社被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在刘俊来看来,作者的影响力是科普图书成功的重要保障。《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和《数学漫谈》分别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叶培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亚湘创作。“他们的肯定和支持,确保了这两种图书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刘俊来介绍,在成稿过程中,经过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不断沟通和磨合,从书名、标题、插画到很多具体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打磨,使图书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均得到了保证。
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
面对新时代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如何在表现方式、载体形式等方面加以创新,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是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张亚丽介绍,根据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和习惯,编辑团队给《十万个为什么(彩绘注音版)》的内容做了主题式分册设计,基于科学常识分为宇宙、地球、动物、恐龙等8册,每册还设计了知识思维导图,这样孩子们就能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阅读,建立科学思维。
在书的正文呈现方式上也下了功夫。为了迎合孩子天然的读图能力和喜好,编辑团队邀请了专业插画师,结合美化装饰作用与辅助说明作用,创作了精美插图,以吸引孩子阅读。此外,编辑团队还针对每册主题内容,设计了科学水平自测题,免费提供给孩子,让他们可以在阅读前后进行测试,了解自己的科学知识掌握水平,起到激励阅读的作用。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则是经典科学名著、学者讲解、精美手绘插图的创新结合。车颖说,从形式上,根据每本书的风格进行相应的版式设计,约风格适合的绘者绘制插图,比如《物种起源》这类西方科学经典,就选择了比较现代的幽默风趣的插图风格,《本草纲目》这类中国古代经典,就选择了更传统的中式插图风格,让图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贴合本书的气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探究世界的好奇之心。
申立超表示,《六极物理》的内容嵌入当下年轻人通用的抖音平台中,作家严伯钧会每周不定期进行短视频更新,给读者分享简单的知识内容,《六极物理》等物理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10亿。同时,严伯钧还在喜马拉雅APP著有付费精品课程《六极物理》等,读者可搭配图书进行同步收听,播放量227.8万。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选题的基础是喜马拉雅的同题音频课程,作者张辰亮是科普专家,常年活跃在各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科普大V,因此该书的通俗性、生动性、科学性都首屈一指。”陈德告诉记者,除了音频课与纸质图书,天地社还联合喜马拉雅开发了晓雅慧读学习机能自动识别的有声版本。当前,《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和《给少年的诗意科学课》两套书的电子书都在各大平台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