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儿童爱的华章

作者:海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9

  □海飞

  冰心先生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童年的爱,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雨露。关爱少年儿童,除了关爱本身,还要营造关爱的氛围,让孩子真切地感受爱,真心地赞美爱、传递爱。

  “我的童年・我的爱”丛书(大连出版社)就是这样一套发现身边小爱、弘扬时代大爱的优秀现实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书中以孩子为主人公,以他们身边的人、遇到的事、听到的故事为依托,展现新时代儿童生活中的爱与美好。丛书分8册,每册选取一种“爱的对象”来讲述――祖国、家乡、榜样、老师、爸爸、妈妈、伙伴、家庭,这些同时也是“爱的源泉”。显然,这是出版方主动策划和作家们用心创作的共同结晶。这套作品整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弘扬爱的旋律,厚植少年儿童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该丛书以新时代少年儿童生活中的爱为大主题,每个故事都散发着爱的温暖,弥漫着爱的味道。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偏远山区,无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还是身为农民工子女,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有着同样的对父母、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情愫。比如:《我和我的妈妈》中,女孩杨千智一开始与妈妈关系冰冷,后来因为眼见妈妈在抗疫一线辛劳奉献,逐渐转变了态度,母女关系迎来“春暖花开”;农村孩子陈爱好,因为妈妈要跟随所在建筑公司出国援建,便将对妈妈的爱书写在不舍分离、日日惦念、平安相聚的一幕幕。《我和我的爸爸》中,职业不同、性格各异的爸爸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祖国、爱家庭、爱岗敬业,他们的爱也深深感染着儿女:到乡下扶贫的村书记爸爸,激励女儿以自己的写作特长为农产品做宣传;重情重义的出租车司机爸爸,视战友儿子胜过己出,用全身心的付出赢得了养子的敬和爱。《我和我的家乡》中,西安几个孩子对祖国和家乡的爱,镌刻在对外国小伙伴的热情和交谈中;大凉山孩子对祖国和党的爱,寄托在一支支山歌里、一个个梦想中。

  二是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给孩子以文学美感。

  文学作品的故事虽有一定的虚构,但情感务必真实,该丛书做到了这一点。《我和我的祖国》中,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英勇战斗的故事,那些牺牲的英烈,幻化成了东山上的一棵棵常青树,以独有的树姿象征着冲锋的身姿。作者边写边流泪,回看也流泪,这样的情感投入自然也能感动读者。此外,文字的美感和所营造的意境,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在《我和我的老师》中,作者通过6组颇具意境的标题,将6个故事串连得浑然天成――“麻坡坪,花椒香”“浪汹涌,心如菊”“米豆腐,摆手舞”“荷叶香,香满塘”“冰雪地,心花放”“寒兰开,心向阳”,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亦是充满诗的意蕴。

  三是贴近儿童,以孩子的视角和语言讲述故事。

  书中的故事从儿童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让孩子在生动的情节中去浸润、去感受、去领悟。比如《我和我的榜样》中,有的故事以孩子熟悉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代入,以让孩子们激动的航天员、奥运健儿作为榜样,以生活中的雷锋、樊锦诗作为精神支撑,让孩子们觉得榜样就在身边。再如,《我爱我家》中以姑娘小小对“缝眼针”“缝嘴针”这种孩子特有的好奇和想象,一点点牵引出神秘而可敬的尖婆婆;秦蓝对谢小意淡淡的嫉妒,恰到好处地折射出女孩当时的烦恼和日后的理解。《我和我的小伙伴》中,孩子们的率真与调皮、喜悦与激动、思念与希望,都跃然纸上。这些讲述都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理。

  家国情怀,少年担当。“我的童年・我的爱”丛书旨在让孩子们在童年生活中感受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爱国情,以润物细无声的故事引领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爱师友的责任意识,从小培养“爱的能力”,这彰显了出版工作“育新人”的时代担当。该丛书所属图书品牌“新时代少先队书架”,希望这个品牌能够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