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荐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9
从细处还原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数万名红军战士血染湘江,长眠在桂北大地上,给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烙下红色记忆,也给中国革命史谱写下极为悲壮的一页。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的《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是一部讲述湘江战役失散红军的从军故事和失散之后人生经历的文学作品。
1978年2月,广西桂林行署文化局红军长征过桂北调查组沿着长征的路线,访问了多位当年帮助过红军的群众以及已在当地安家落户的失散红军77人,撰写了《关于调查掉队红军的情况报告》。1979年暑假,当时还是广西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大一学生的李时新,与未来的岳父一起拜访了湘江战役掉队红军――全州县咸水林场的副场长陈新州。1985年清明节,李时新走进灌阳县水车镇水车村委镰刀湾村,与失散红军兰金甫促膝长谈,从此开始了对失散红军长达40年的追踪采访。李时新以丰厚的口述实录为基础,辅以珍贵的历史文献,双线融合叙事,真实鲜活地再现了22位失散红军战士经历湘江血战的生命沸点,以及后来回归农村的特殊命运。
《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一书通过亲历者、见证者的回顾,从细处还原了红军涅 重生之战――湘江战役,弥补了湘江战役研究关于失散红军的这一重大缺漏,极具史料价值。另外,本书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湘江战役这段历史,从民间视角去体会红军精神。这些失散红军在离开主力部队以后,艰难地生存下来,还一辈子坚守着革命的信仰和信念,这种精神是湘江战役精神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刚一翻开这本书,会看到一张跨页图片,上面是一张张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的脸,中间有一句简短的话:“2014年,刘华连老人96岁高寿逝世,至此,湘江战役桂北失散红军全部归队……”归队,这是当时所有参加湘江战役突围战斗的红军战士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但是他们的长征被迫止步于老山界,止步于桂北这片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以艰难的思想斗争或是浴血奋斗,寻觅着前方的路。无论是怎样的归宿,这些散落的革命星火都带着感恩之心,开始了新的人生。书中所有受访的失散红军战士均已离世,他们所经历的磨难、思索,以及对湘江战役的深刻回忆,全都留在了文字里。
《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
李时新 著
漓江出版社
2021年5月出版
推荐人:漓江出版社营销总监 俞方远
纺织助力科技发展
新时代的纺织行业凭借高技术含量,已应用于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多学科背景下的系统工程,逐渐与相关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纺织行业就是其中之一。航空航天科技通过与纺织科技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了原有技术与纺织技术的完美契合,彰显出科学伟力,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航空航天纺织品探秘》(以下简称《探秘》)是一部详细介绍纺织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科普作品。读者能够通过这部汇集科技性、原创性、创新性的科普作品,了解纺织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一部好的科普作品,一定是走心的,是能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并激发大众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作品。在这方面,《探秘》做到了。它紧紧把握住了科技文化脉搏,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和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巧妙地将“象牙塔高精尖技术”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
《探秘》由两个核心内容构成:其一,讲述纺织技术伴随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历史。该部分由数十个航空航天小故事组成,可读性很强。其二,较为系统地介绍纺织科技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从纺织原材料的发展,到纺织工艺的改进,再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实践,给读者普及了纺织科技的高精尖技术,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氛围。
《探秘》在创作手法上追求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通过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与全新视角,展现了传统行业的新亮点,带领大众认识不一样的纺织世界。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航空航天与纺织的前沿领域科学技术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
《航空航天纺织品探秘》
徐卫林 等 编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推荐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 罗萍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