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

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最新成果

作者:陈洁 吴书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陈洁 吴书棋

  迄今为止,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史,除了讨论当代文学的“当代性”,其历史化研究也被提上日程,而在一直以来的较为浅显的讨论式研究以外,更加注重历史化的本体的学术叙述成了更为重要的延伸方向。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研究,在当代文学的史料整理上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吴秀明教授所著的《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既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及其主要路径与方法”的研究成果,也是他在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这一方向的最新成果,在其早前的当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吴秀明教授的新书进一步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进行了本体上的学术叙述,提出了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的来源以及主要路径与方法,对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历史化是指在多元复杂语境下,有别于文学批评的一种学术化、学科化、规范化,并且处于需要不断阐释的自我救赎活动。在《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的上编部分,作者对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叙述,不仅论述了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与“当代历史”之间关系及其嬗变的历程,还与现代文学、域外文学作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参照,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探讨了历史化的评奖机制与评判标准。而在中编中,作者则是进一步将重点放在了历史化的主要研究路径与方法上。这部分是上编抽象的历史化概念的一个具体和细化,其中对史料的搜集与整理等重要的研究部分作了方法论上的总结。下编则是关于历史化问题的若干专题探讨。主要是对以上两编的补充,通过各种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历史化与批评、历史化与文学等重要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可见,该书的叙述逻辑十分清晰,从抽象化的主体论述和知识谱系建构,再到更为具体的方法论指导,最终以细分的热点案例结束,通过这层层递进的叙述,吴秀明教授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在《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一书中,与以往研究者大多只将眼光投向当代文学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同,吴秀明教授在进行当代文学历史化的问题研究时,将纵向时间上的现代文学与横向空间上的域外文学纳入了研究当中,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和对比对象为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研究提供参考。在学界固有的以时间划分当代与现代文学的观点之外,吴秀明教授关注到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客观的历史联系,上世纪50年代初编纂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和“新文学选集”两套大型丛书等史料都是重要的佐证,能够延长和加深当代文学自身的长度和深度。

  除此之外,本书的史料也十分的丰富翔实和生动。这与吴秀明教授多年来所做的历史小说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与当代文学史料整理等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文案、年谱等都成为了书中的重要材料。例如,在中编中,作者便以邵燕祥、贾平凹的自传与回忆录,李洁非的《典型文案》《汪曾祺年谱》《路遥年谱》为主要案例,分析了个人叙述历史的形式,书中详细地摘抄了邵燕祥等人的自我叙述文字,细致地分析了当时这些文人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既能够起到补充材料和论据的作用,又极大地增强了著作的可读性,具有较强的代入感和理解性。而这正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的功劳,正因为有吴秀明教授数十年的刻苦研究,才能写出如此生动却又严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