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何以“成高原”――基于十个县(市)的调研》:

多侧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脉络

作者:王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王豪

  带着油墨的清香,经过近一个月的精编精校,这部《县域经济何以“成高原”――基于十个县(市)的调研》(河南人民出版社)与读者朋友见面了。

  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筑牢发展基石,大力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做到“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必须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该书由河南日报智库编著,以程传兴、谷建全等知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组成庞大的学者型县域经济调研组,以“记者+专家+机构”联动的方式,对10个县(市)进行深度调研,进企业、入园区,看项目、观产业,谈经验、说趋势,多侧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脉络、背景、特点、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挑战,积淀了理性分析的基础,形成对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认识,做出全面的战略分析,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是一部融合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大型实证报告和优秀学术专著。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枝独秀,众所瞩目。县域经济是一个独特的领域与研究重点。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与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去品味与思考。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经济,其发展演进过程总是衍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结构、政策制度框架之中,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迈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基础、理念遵循、方式路径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质量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河南县域经济在体量规模、质量结构、速度效益、要素支撑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应立足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坚持激发内生动力与培育外部推力并重,发挥比较优势与弥补短板不足并举,创新体制机制与推动技术变革并行,优化政府调控与完善市场机制并进,通过拓展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强化产业集聚的支撑力、激活开放合作的引领力、释放创新要素的驱动力、厚植改革创新的引擎力,构筑全方位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开放发展之路、融合发展之路和绿色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