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炳灵寺石窟》(5卷本):
丝路印记 世界遗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张景峰
2021年1月,中国丝路艺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炳灵寺石窟》(5卷本)(安徽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丛书由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主编,张景峰、魏迎春教授等编著,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安徽美术出版社协作巨制,旨在以精美画册的形式,展现炳灵寺石窟艺术的全貌,为今后石窟考古与艺术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图像资料。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40千米的积石山上,十六国时期开凿,历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时期,历时1600多年,在丝绸之路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耀眼闪烁。石窟主要由下寺、上寺、洞沟三部分组成,现存窟龛216个,其中雕塑800多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
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沿线上著名的石窟寺遗址,其营建时间跨度贯穿了整个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与衰落,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传播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丝路文明发展的见证。与敦煌石窟艺术一样,炳灵寺石窟艺术也是丝绸之路美术史框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炳灵寺石窟艺术展开研究,为补充、完善丝绸之路美术史的框架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炳灵寺石窟》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精美画册的形式全面展示炳灵寺西秦至明清时期的石窟艺术。图书共采用图片1278张,照片涵盖炳灵寺216个窟龛的所有内容。一些重要窟龛的经典内容则运用大量的超清图片,展现其细部特征;加上对龛窟、雕塑、壁画翔实的图版说明,图文并茂,做到了全面细致、重点突出,为炳灵寺石窟各个时期的洞窟形制、造像特征、壁画内容,洞窟时代与佛教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珍贵的图像资料,也为我们开展石窟寺考古、佛教艺术与考古、丝绸之路考古与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时代的考证、内容的探索、风格的演变,还是在佛教艺术的传播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图像素材。
本书不仅入选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而且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重大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本书还获得了国外多家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的重视,目前已确认版权输出的就有波兰玛尔莎维克出版集团、乌克兰赫维提卡出版社、吉尔杰斯阿库斯出版社、印度普拉卡山出版社、越南丽芝出版社、尼泊尔天利出版社等。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以丝路沿线保存的石窟寺遗址为对象,不仅包含了已出版的《炳灵寺石窟》,还包括即将出版的东千佛洞、麦积山、文殊山、马蹄寺石窟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也是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编辑与出版、整理与研究丝路沿线的这些佛教遗存,可以深入挖掘丝路沿线石窟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探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影响,让沉睡千年的国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真正做到让文物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