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阅读里安身,去靠近伟大的灵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5
□窦桂梅
人认识世界,有一种重要方式,就是阅读。因为大千世界,万里江河,你不可能全部亲眼看到。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检验的,留在书中的文明精髓成为宝贝,甚至是无价之宝。所以,我要告诉你,阅读,或者说读书的味道,是甜甜的。
因为阅读的甜,你会被书吸引过去,一去不回头;你还会品尝到甜中带酸、带苦、带辣的多重味道。原来,阅读是这么美好的事啊,阅读不仅仅告诉你生活是这样,或者可以是另一种模样,阅读之光还会引领你去寻找,去印证,照亮你布满希望的人生。
我为什么这样说?是我的故事告诉了我。
出生在小山村的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寒冷的冬天,围在炭火盆旁听姥爷讲《杨家将》《封神演义》《水浒传》。或是在没有电灯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听妈妈讲《聊斋志异》……这是我与书最早的接触。这些书让我的好奇心长出想象的翅膀,我经常想,我能不能遇上梁山好汉?我学着书中人物的样子,把自己当作宋江,带领“李逵、林冲”们在森林里侦察地形,邀上伙伴们走进“梁山”当大王。
父母因为白天忙于农活,无法照看我,便提前两年将我送到学校当旁听生。为了防止我淘气,班主任老师常常拿来一些小人书给我阅读,如《西沙儿女》《孙悟空》《七把叉》《小刀会》《红灯记》……
对于家境贫寒的我而言,这些书真是给我打开了大山之外的另一方神秘的世界啊!于是,小人书似一泓澄澈的清泉,润泽着我那充满好奇的心灵,进一步引领我走向更为丰富精彩的世界。
我读中学要去县里,每天上下学都要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左右。由于放学早,所以火车站候车室里的“卖报亭”便成为我的固定“图书馆”。还记得每天等车时,我会用省吃俭用节省的2分钱租一本《三国演义》(全套48本)小人书。候车室里,傍晚的霞光经常调皮地停留在书页间,望着我微笑。也许是笑我对书爱不释手的疯劲儿,或是笑我恨不得一口吞下一本的狂痴。晚霞照亮的不仅是字里行间,也把我的心坎映得暖洋洋的。
虽然家里没有太多的书,可只要遇到文字我就会读一读,甚至通过找字游戏来解闷。小时候的农村,家里经常用旧报纸糊墙壁和屋顶,我常趴在墙上或棚顶津津有味地读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的文字,并从中了解了发表在上面的好多重要新闻和各类文章。比如“海瑞罢官”这四个字,我虽然不懂,可海瑞的名字成了我了解人物故事的“触发点”。
15岁,我梳着小辫,穿着布鞋,走进师范学校,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走进真正专业的图书室,看到浩如烟海的书籍,真正感受到了书籍的温度和厚度,就好比遇见了小时候渴望过年时得到的大白兔奶糖一样,尝到了读书的甜甜味道,含在嘴里生怕马上融化。我期待由经典来涵养心灵,就像肥沃得没有杂质的黑土地,一旦播种便会迅速长出旺盛的生命激情。我那颗勇敢而富于冒险的童心,开始拥有柔软细腻的一面,逐渐懂得生活还有这样多元的意义。
就这样,我在书的海洋中不断乘风破浪。当年那个扎小辫的小姑娘,结识了简・爱,又感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的信念与顽强、《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男主人公的敏感与挣扎,还有老子、孔子、歌德、雨果、苏东坡、曹雪芹……一位位大师和他们的一部部经典作品一起点亮了我的生活。
就这样,我从听书、看小人书,到真正读书,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一步一步走来,之后我发现我竟然还可以写书。于是,我开始在读书中思考、实践中记录,有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也有对教育理想的抒发。我给学生们写下我的童年趣事,并读给他们听;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发表在报纸、杂志上以飨读者。
那么你呢?你可能总是听到爸爸妈妈还有老师跟你唠叨阅读的好处。你会在心里嘀咕:我知道,我知道。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关键是你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吗?你知道该读什么书吗?你是否一辈子都能葆有读书、思考与实践的状态?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读一本好书,你可以写下你的感悟,这时你便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你可以向苏格拉底请教哲学奥秘,和雨果一起探讨《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命运……你能说这不是一种丰富甜润的基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生感悟吗?你能说这不是一笔永恒的财富吗?不了解这份喜悦,是多么可惜啊!一旦体验过那种喜悦,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主动品味和汲取人类的精神遗产,并且逐渐内化,成为“心灵巨富”。
(本文选自《你好,同学:窦桂梅给小学生的10个成长建议》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