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为全民阅读提供丰富资源

作者:赖名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5

  □本报记者 赖名芳

  《大江东去》《大国重工》《复兴之路》《欢乐颂》《三体》《流浪地球》《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赘婿》……这些都是近年来被数千万“书粉”追捧的我国网络文学代表力作。

  4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占网民总数48.6%。大众创作推动了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快速崛起,历史仙侠等传统题材也展示出精神内核的蜕变,我国网络文学多元化内容格局已经成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凭借其独特魅力,已成为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强力引擎。

  网文与全民阅读关系成讨论焦点

  作为国内甚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在今后将如何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作出更多的原创精品内容,让更多好故事传播到中外读者们的心中?4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京举办《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专家研讨会。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据《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负责人陈定家介绍,报告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转向、网络文学推动全民阅读、版权保护激活创作生态、网络文学IP全链路开发、网络文学“出海”等角度综合分析梳理了2021年度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及其上下游的整体变化态势,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行业的发展全貌。会上,有关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转向、网络文学与全民阅读的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多位专家认为,现实题材转向与全民阅读已成为网络文学不可分割的发展“横截面”。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对现实的关切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内容题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在时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发生了改变,可以说一直到今天,网络文学以其立足当下的现实题材、展现未来的科幻题材、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精神的历史仙侠题材和日益攀升的海外影响力,成为了大众创作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如此评价。

  现实题材内容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我国网络文学萌芽于2000年前后,于2010年基本定型,之后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文哲学部主任张跣分析了这种发展过程的起因。他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网络文学在保持叙事活力的同时,逐步向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审美靠拢,特别是现实主义的潮流开始掀起,网络文学题材涉及脱贫致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工业生产、医疗、生活服务业等等,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入到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正如报告所分析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展现出不俗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责任感。越来越多的行业一线从业者涌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书写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

  张跣认为,正因为网文已成为普通人记录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所以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草根作者参与创作,同时也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共鸣。他的观点得到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的认同。夏烈分析说,在网络文学近30年发展的同时,全民阅读和大众写作的潮流随之形成。

  “网络文学为全民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友权分析道。他建议,网络文学应该为青少年提供适配的优秀阅读产品,其内容要健康、故事要精彩,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桫椤也表示,从报告分析的内容看,去年我国网络文学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社会赋予了网络文学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这个背景下,报告加强了对网络文学的价值功能的研究和表述,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强国、全民阅读、网文“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承载了这一功能。

  网文“出海”向纵深推进

  据报告分析,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实现了阶段性跨步:全方位传播、大纵深推进、多元化发展的全球局面正在形成,“出海”模式从作品授权的内容输出,提升到了产业模式输出,“生态出海”的大趋势已崭露头角,海外无论是作者数量还是读者数量都有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传播作品1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截至2021年年底,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培育海外原创作品约37万部。疫情期间,海外网文作家数量增长超3倍,其中“00后”占比接近六成。在国内备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如《天道图书馆》《许你万丈光芒好》《大医凌然》《全职高手》等吸引了数千万海外“书粉”阅读。“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出海’正向纵深推进,海外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书写和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刘玉宏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