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卫士的颂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5
□程光炜
近年来,作家滕贞甫的扶贫攻坚题材小说及其他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滕贞甫的艺术创作风格相对写实,主题和构思立于社会现实之中,展现了他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和不断拓展的新空间。
滕贞甫的长篇新作《北障》(湖南文艺出版社),以护卫林区生态环境的警察生活为题材,力图呈现在遥远偏僻的东北某地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以及以派出所胡所长为代表的基层民警如何与试图破坏原始生态的猎手们斗智斗勇的英雄情怀。读罢作品不由想到,这不啻是一曲悲壮的卫士颂歌,基层民警高大、朴实的人物形象由此耸立。
随着国家加强林业保护,强化自然生态环境平衡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大大增强,但也有少数地区和个别人出于一己私利,仍然暗中乱挖乱采。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原始生态的修复进程,也明显加大了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这部长篇新作就是在此背景下问世的。
然而,如果不能深入生活,认真思索其中的现实和历史内涵,不能借助长篇小说这种宏阔的艺术空间,仅通过紧张激烈的情节冲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难以吸引读者阅读,达到寓教于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
这部长篇新作之所以获得成功,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成功塑造了胡所长这位基层民警的形象。他在部队时是侦察连长,转业到地方,来到这个远离繁华城市的偏僻林区派出所就职,一到岗位,就接到上级要求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禁止捕猎的指示。作品一开篇,作者就把读者带入到紧张的氛围之中,小说写道:“金虎知道胡所长已设好圈套等着自己往里钻,一旦自己中招,胡所长当三林区猎手终结者的春秋大梦就会实现。”
《北障》一到三章,故事铺排得起伏跌宕,波澜涌动。到第四章,作者突然用起了闲笔,先不直逼主题,而是笔锋一转,写起了金虎以一周三次进山放羊为名,亲自去深山探个究竟的松散场面。胡所长毕竟是侦察连长出身,深谙欲擒故纵的兵家精湛技法。描写时,大概吸取了武侠小说擅长戏剧化、浪漫化的艺术手段,同时,把这两个人的性格逐步展开,令人不仅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把这位派出所所长的难处摆在读者眼前。作品推进到第十五章,小说的高潮慢慢浮现。
二是作品的生活和艺术逻辑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众所周知,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一般都按现实生活的逻辑建立自己的艺术逻辑,与此同时,又能产生特殊的戏剧化的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让人物的行为逻辑既根植现实生活的逻辑结构之中,又要对其进行艺术性的超越,即所谓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作品把包袱的里里外外一层层解开,最后留下伏笔,也留下了小说意想不到的结局:金虎被捕。结尾时,一个敬业爱岗的基层民警的动人形象显现,然而,他与金虎的故事却未到此结束。
《北障》在古典的背景上对现实题材进行深度开掘,建构起多维的意象世界。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髓遇到现代性语境,在张力中获得了新生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