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1

  依法治理久久为功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去年以来,网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作为治理网络乱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下决心清理,动真格处罚。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各种网络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化。

  少了,并不代表没了。“3・15”晚会上“美女主播”和运营小哥联手掏空万千粉丝“老公”的报道,还是让很多人目瞪口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还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扎根,并以各种不易察觉的方式精准输出。另外,一些针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乱象,也值得关注。比如,培养未成年网红搞吃播,或者收割老年人流量“韭菜”等现象,还需要更细致的监管去发力、更有力的行动去打击。2022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从清理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整治不当打赏、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等10个方面继续深化,开启“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释放了锚定目标持续肃清、治理到底的信号。

  政贵有恒、治贵有常,以专项行动的迭代升级为契机,预防与惩治相结合,依法治理、久久为功,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保障网民权益,我们还要再加把劲。

  (3月18日 《浙江日报》 张萍)

 

  从根本上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

  面对顽固复杂的网络乱象,今年,“清朗”行动将再度亮剑,十大专项行动的第一项,就是开展“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这是目前最为人诟病的网络乱象之一。随着近年来网络直播、短视频产业的飞速发展,赢得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与参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商业价值逐年递增。但也正因如此,一些乱象逐渐滋生,扰乱了行业秩序,损害了行业形象,也影响了网民的体验度。

  乱象滋生的背后源于逐利心态驱使。无论是高额打赏、诱导打赏等打赏行为乱象,还是打造“网红儿童”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现象;无论是偷拍跟拍、搭讪骚扰、虚构自杀等各类无底线蹭流量进行违规变现行为,还是直播间营造虚假人气、虚假带货量,短视频账号营造虚假流量等现象,根本上都是通过违规违法行为,从网民身上非法谋取利益,已有不少网民中了招。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的乱象,不仅要靠加强日常监管、专项整治,还需要行业主体履行法律和社会责任,健全平台内容生产、审核、推送等机制,对违规违法主体予以法律惩戒和行业禁入,形成各方面的监管合力。

  要持续推进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治理,不断加强各类监管措施,形成人、技、物共防的监管体系,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坚决扫除各类网络垃圾,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行业生态,让正能量、高质量的精品佳作能够更好涌现,为广大网民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产品,让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月18日 成都文明网 严许)

 

  让“国风热”一直热下去

  当下,我国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中涌动着浓浓的“国风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已成为一个触发荧屏高光时刻的“开关”和新的“流量密码”。

  引发“国风热”的主要方式有三:吸引青年群体让文物“潮”起来;还原历史场景让文物“活”起来;利用新技术让文物“动”起来。“潮”是年轻态,“活”是真实感,“动”是互动性。比如通过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匠人,运用贴近生活的拍摄手法,成功呈现出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美学价值;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手法,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节目制作上各具创意,表达上各有创新,是这些综艺类文化产品的突出优点。

  对于如何开发利用更多载体和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吸引更多青年群体加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中去,则需要更新理念和思维,以开放积极的姿态,从传统中发掘与时代接轨的内容。着力之处应当紧随时代,贴近公众,走进生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运用市场化手段,搭乘数字经济快车,通过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等多元创意形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润物无声地融入寻常百姓家,被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接受和传播,就会从“破圈”到“出圈”、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从而完成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话、文化与现实的有机对接。

  当优秀传统文化惠泽更多当代青年,被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热爱和传播,主动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血脉就会生生不息、代代传续。

  (3月18日 四川文明网 王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