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研究的国际化视野

――评“世界汉学诗经学”丛书

作者:刘立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03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总计39224字,自先秦至于明清时期产生的研究之专著,《诗经要籍集成・编辑修订说明》统计为1648种,科举时代更是万千士子的进学必读书,其文化地位不言而喻。

  千百年来,《诗经》影响之所及,并不局囿于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在内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它是最早进入西方语境的汉语诗歌作品。1604年,意大利罗马耶稣会士利玛窦的专著《天主教义》正式出版,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的《雅》《颂》诗句。1626年,比利时人金尼阁用拉丁文翻译五经,在杭州刊印,这是《诗经》的第一个西译本。1733年,法国传教士孙璋再次用拉丁文西译《诗经》,直到1830年,德国东方学家莫尔将此译稿编辑成书,在德国斯图加特和图宾根出版,这是刊于欧洲的第一种《诗经》全译本。在英国,直到18世纪,威廉・琼斯爵士才把《诗经》部分诗篇译成英文散体和韵体;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理雅各把300篇全部译成散体英文,在香港出版。在俄罗斯,《诗经》的翻译最早可追溯到1852年,《莫斯科人》杂志以《孔夫子的诗》为题登载了《诗经》选译,此后迄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知的选译本就有15种以上,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什图金的全译本。世界各国学者研读《诗经》,存留了丰富的材料,它们是《诗经》学术史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新时期以来,产生的《诗经》研究史著作达40余种,如洪湛侯《诗经学史》、赵沛霖《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二十世纪诗经研究史》、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其中涉及海外《诗经》研究的仅有4部,即王晓平《日本诗经学史》、张文朝《日本诗经学史》、金秀炅《韩国朝鲜时期诗经学研究》、张小敏《日本江户时代〈诗经〉学研究》,内容仅关注韩、日两国,范围有限,而且后面3种书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流布不广。《诗经》汉学整体研究比较薄弱,译介和研究工作严重滞后,这种状况与《诗经》的经典地位不相匹配,《诗经》国外传播与探研方面的研究亟须跟进强化。

  在全球化新时代社会背景映衬下,这种学术缺憾愈加凸显出来,危机感更为迫切,奋起直追成为理之必然。

  当前,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基于此,了解和研究海外汉学即中华人文学术在世界各国的接受和评论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现实意义毋庸赘言。

  2021年3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夏传才、王长华两位先生主编的“世界汉学诗经学”丛书,包括4种著作,分别是张万民《英语世界的诗经学》、付星星与金秀炅《韩国诗经学概要》、刘国敏与李慧《法国诗经译介史》、王晓平《日本诗经学要文校录》。这套丛书可谓应运而生,正当其时,策划好,起点高,回应时代召唤,值得圈点赞誉。

  这套丛书的特点有二,体现在撰著者的构成和书稿结构、内容设置两个层面。

  这套丛书是海内外学者合作撰著而成,涵盖老中青三代,显示了《诗经》研究国际化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王晓平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张万民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付星星是贵州大学副教授,金秀炅是韩国国立公州大学汉文教育系助教授,李慧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刘国敏是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西南大学博士在读。几位作者职称有别、年龄跨代,但一例长年从事比较文学或海外汉学研究,学有专攻,术有所长,兼通外语与《诗经》,王晓平、张万民与金秀炅几位先生更是早就有研《诗》专著行世,久享盛誉,均为丛书选题撰著者的最佳人选。老辈学者积学多年,学殖深厚,见解精深;新生代思维活跃,少有拘束,初生牛犊,锐气十足。可见丛书编委会精心选才,举贤任能,公心至上,实事求是,不拘一格,从而使得书稿质量相应得到了充分保证。

  丛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书稿结构、内容设置极为用心,能够因地制宜,各自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确立不同的研究模式,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对症下药,不求一致而各擅胜场。

  《英语国家的诗经学》结合历史的描述与专题的讨论,综合研究《诗经》在英语国家的整个传播史和研究史,20世纪以前学术历程侧重历史的描述,比较全面地勾勒出《诗经》如何进入英语世界、如何被英语国家读者阅读的历史;20世纪以后侧重专题的讨论,涉及文学研究、语言音韵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诗经学史研究、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5个专题领域,爬梳了翟理斯、韦利、高本汉、苏源熙、柯马丁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贯通古今,堪称《诗经》英译与研究指掌图,读者亦可借此考见整个西方汉学的发展趋势及英语国家汉学与欧洲汉学的互动。

  《法国诗经译介史》以时间为序,对《诗经》在法国自传教士汉学时期起至20世纪中叶的译介轨迹进行梳理,涉及主要译本和研究著作的介绍与提要,框架中规中矩,分析却是要言不烦,颇多胜义。

  《韩国诗经学概要》由中韩学者合著,全书11章,前3章分别从谚解、经筵、文化3个层面论析了韩国诗经学总体特色,后8章则就韩国《诗经》学史上重要学者和著作进行讨论,融宏观考论与微观考察于一体,相得益彰,举重若轻,鞭辟入里。

  《日本诗经学要文校录》一书另辟蹊径,聚焦于日本所藏《诗经》学新材料,包括古写本、刻本,悉心释录与探研,收录60余篇日本学者研究文章,文体涵盖摘抄、序、跋、附言、札记等,可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恰可与作者的其他著作如《日本诗经学史》《日本诗经学文献考释》《日本诗经要籍考述》等互补并观,书末所附《日本诗经年谱稿》颇便后学继踵。

  4部著作各具匠心,紧密围绕“世界汉学诗经学”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论述,绍述国际汉学界的研究动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旧学商量,新知培养,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研究领域,进而能够切实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生活在不同时空下的“异域之眼”能够进一步激活中华文化经典,让世人感悟《诗经》更为丰富的意蕴,领略300篇永恒的魅力。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会使曾在世界人文学术文化领先的中华人文文化更深地融入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