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天是人类的需要

作者:〔俄〕谢尔盖・梁赞斯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5

 



  □ 〔俄〕谢尔盖・梁赞斯基

  我叫谢尔盖・梁赞斯基,是一名宇航员。

  命运让我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我有幸从卫星的高度目睹了我们的星球,并结识了一些让梦想成为现实的神奇人物。应该说,小时候我并没有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当然,对我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的是我的祖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然而,生物学却对我更具吸引力,终是它引领我进入了太空。

  每次航天归来,总免不了要在公开场合演讲:不仅仅要向对任何细节都感兴趣的专家们讲解汇报,以完善飞船和空间站的设计,对将来的项目做出改进;我更多的是面对那些不谙宇宙探索真谛,仅记得尤里・加加林壮举的人们――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想获取一手信息。我相信,在这些见面会之后,他们将更加密切地关注航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许会有人愿意加入这项意义重大的事业中来。

  各种见面会和讲座上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为什么火箭在天上飞却掉不下来”类充满童稚的问题,有“穿着航天服怎么挠鼻子”的奇思怪想,也有“在空间站上计算机网络如何运行”或“您使用什么器材拍摄”类充满智慧的思想,等等。当然,问题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观众:孩子们提的问题充满童真妙趣,成人的问题诙谐而睿智,而商界代表们则更关心领先优势、原动力和团队创建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航天方法之类的话题。

  这些提问经常重复,当然不是文字上的赘述,而是内容上的雷同。于是,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将这些问题收集整理到一起,并以书面的形式给予回答,况且由于互联网的存在,我有类似的被采访经验。

  该项工作是这样进行的:Bombora出版社向读者发出“向宇航员梁赞斯基提问题”的倡议,问题就以出现在网站上的顺序发给我,我来回答。我先是把主要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把答案转换成经过文学加工的文档。当然,在最终的书稿中,问题及其答案的编排不是按照接收的顺序,而是根据内在的逻辑。首先是一些天真幼稚的问题,顺便说一句,这也是难回答的问题;然后是一些实际问题,涉及宇航员在地球和轨道站上的日常生活。

  我对有些问题的回答比较详细,而有些则较为简略。原因是,比如,关于对接组件的设计问题,您或许能意识到,回答只能浅尝辄止,因为再深入下去将是林林总总纯粹的技术数据,那是掰着手指也无法解释清楚的内容。也就是说,一本科普读物会马上变成一部枯燥乏味的参考资料。而我认为,我的首要任务是将自己的航天知识传授给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泛的受众群体,在我看来,这是现代启蒙教育的主要功能。细节问题,总能在专业书籍或互联网上查找到答案(我本人也是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些资源),但只有通俗读物才能提供审视人类特定活动领域的广阔视野。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您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能了解到宇航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为什么航天是人类的根本需要。

  《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我的国际空间站生活》

  〔俄罗斯〕谢尔盖・梁赞斯基 著

  陈广秋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