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的背后

作者:方卫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18

  □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

  近来的原创儿童文学写作蕴含着一份可贵的沉着――既是语言和表达的沉着,也是感受和思想的沉着。一些作品在沉着的书写中缓慢、耐心地寻索着语词与意义、思想与表达之间的回应和契合。读刘海栖的《光芒》,能够感受到童话语言的某种奇妙的钝拙感,以及由此而生的表达的凝重与力量。那不是磨出利刃的刀锋,而是光华暗淡的铁锤,缓慢地提起,沉重地落下,带起一阵摇晃的轰然,紧接着是沉默。沉默中,我们知道,有些烙印永远地留了下来。

  我欣赏并看重这样的沉着感。对童年来说,它是与活泼、轻快、飞扬一样重要的另一种文学语汇。读《九章算术(少儿彩绘版)》和《大茶庄》,能感受到寻常物象背后的厚重博大与匠心精微。它们的光芒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而是蕴藏在朴讷的意象和言辞里,像水晶的光华藏在矿石中一般。薛涛的《小山羊走过田野》是童话气息的散文,带着《小王子》般的悠远和忧伤,淡淡的。沉淀了四十余载的记忆和想念,像初春捉摸不定的浅草那样,在若有若无间跳动、缠绕,也是淡淡的,却叫人怎么也忘不了。

  一本书如果让我们看见明亮的光芒,在光芒的背后,一定还有着一些了不起的沉着之物。就像J.K.罗琳在新作《平安小猪》里描绘的那个“闪闪发光的洞口”,洞口之上,是光芒闪耀的温暖和希望,而谁能看见洞口之下,对温暖和希望的信仰怎样从黑暗的吞噬中挣扎而出,奔向光芒的入口?如果不是和平安小猪一起历经黑暗的冒险,杰克也不可能打开他自己生活中那个“闪闪发光的洞口”。张之路的儿童小说新作《棋门幻影》里,沉浸在高考胜利的喜悦和自得中的海丹,尚未完成他的成年礼。经历了“寻找”和“舍得”的历险之后,他的人生开始多了一份取舍和思索的“沉着”。常新港的儿童小说《戴面具的我》中,“面具”既是被迫的伪装,也成了生活考验的契机。从戴上“面具”到摘下“面具”,男孩万佳明经历的一切,必定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也会给予他某种“沉着”的生活领悟。

  带着这份背后的“沉着”,我们也得以重新认识生活的光芒。读《一起去看冬奥会》,立体设计呈现的北京冬奥赛场、赛事和相关知识,给人身临其境的愉悦和兴奋。而我同样看重书中特意编排的“幕后英雄”部分。很多时候,在聚光灯后,还有无数人在扮演着自己生活中的英雄。图画书《爸爸的秘密》,讲述了一个始终站在光芒背后的航天员的故事。这既是航天科技不为许多人所知的“秘密”,其实也是我们许多人生活的真相。《我叫乐豆》中在基层岗位默默奉献的民警们,在艰难生活中努力向阳的乐豆们,他们的身影或许只是这个时代的大幕布上微小、黯淡的一角,或许注定不会成为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主角,但他们沉默的努力,恰也是光芒的所来之处。

  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活在光芒的背后,可是,我们可能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光芒的一种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