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部作品都成为一件“艺术品”
――访北京精彩首席执行官、总制片人、总发行人张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1-12
□本报记者 李雪昆
从《战狼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到《流浪地球》《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再到2021年评分最高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这些影片观众大多不会陌生,但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它们背后被同一个名字串连――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精彩)首席执行官、总制片人、总发行人张苗,被称为“华语电影百亿制片人和发行人”的他,最近因为国产现实题材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对美的追求时刻影响他
初入北京精彩的办公艺术空间,既有一种简洁利落的现代感,又有一份穿越古今的艺术感。来自千百年前闻名遐迩的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在这里串起了中国青瓷最辉煌时的完整发展历程。
“其实很多时候,一部优质的影视作品就像一件综合的‘艺术品’。从事内容行业,我们要清楚什么是美,要有自己的审美及格线。”在张苗看来,对美的审视、对美的标准时刻影响着他。“我把祖先在审美上达到的高度置于员工触手能及的地方,这可以让大家知道我们审美的底线在哪里,审美水平高了对作品的追求也便高了。”
正如张苗所言,电影人代表着社会的审美水平,呈现的作品美与不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观众的审美。如果拍出的作品在美学上有问题,那么便是一部不负责任的作品,久而久之,社会的审美便会下滑。
谈及近期热映的《雄狮少年》为何选择用动画形式讲述现实题材时,张苗认为,动画片的美术表达可以有更多自由度和可能性。“只要画得足够写实,其真实感是想象不到的。”他意识到,用动画片拍现实主义,其极限是可以拍出比真实还“真实”的东西。
在《雄狮少年》中,美术上的真实已经显现出来,比如狮头毛发的飘逸状态,远比真实的感观更为真实,透过大银幕传递出的美,给原创动画电影带来了积极参考。
特有的方法论时刻指引他
不论是《战狼2》《我和我的家乡》《流浪地球》,还是《雄狮少年》,在当前民族复兴和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影视作品与观众间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很多表达的机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张苗强调,中华民族正经历一次伟大复兴,每每提及这句话时,他眼前都会呈现一幅画面――翩翩少年迎着风朝太阳方向奔跑,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底蕴的民族在当下所表现出来的朝气。因此,他一直有一个打造“中国少年宇宙”IP的计划,想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少年、历史上的中国少年,甚至未来的中国少年拍摄属于他们的电影。
在张苗眼中,聚焦少年是一个较易成功的切入点。因为少年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阶段,生活让我们变得五彩斑斓,但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最普通、最无名、最相似的时候,从这一起点出发相对更容易引发共鸣。
在很多人看来,张苗的眼光很毒,因为他参与的影片大多大卖,作为制片人,他是如何发现和定义好影片的?
“对我而言,打开成功的钥匙有两把,一把是好的故事或好的项目,另一把是能够与项目共同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彼此成就相濡以沫的创作者。”张苗说,人和项目都需要看得准。他参与项目的时间大都非常早期,除《战狼2》有了基础剧本以外,其他大多是从一个概念、一个主意就开始做。“这一过程中创作伙伴的相互选择很重要,我会把与创作者共同成长、相互学习作为使命。以《雄狮少年》导演孙海鹏为例,彼时他正处于阶段性的低谷期,可在合作的过程中看着他慢慢成长,我也在一起成长,这种感觉与《雄狮少年》中师傅跟他3位徒弟传递出的精神如出一辙。”
“好的项目不是赌出来的,是一点点沉淀之后做出来的,我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能够让项目越来越好,能够让创作者越来越好。”张苗补充道。
对行业的思考时刻提醒他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狮,用国漫语言表现中国故事和人类主题,《雄狮少年》用“国风”的表达方式凸显中国文化符号。在张苗看来,影视市场的创新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风险而畏惧创新。
“唯有创新,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发展之路才能走通,不创新是非常可怕的。”张苗以《雄狮少年》为例说道,用动画形式表达当代现实主义题材,银幕上的动画形象是全新的,人物形象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我们想要做的是真实的、我们身边或者是我们记忆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卡通表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尝试,我们收获了很多观众的鼓励和掌声,但也收到了一小部分观众的不同声音。”
“为什么会有少部分观众认为影片主人公形象不美丽?我认为,原因出在我们的行业本身。”张苗表示,伴随观众成长的大多是日漫和美漫,或是很酷炫,或是很呆萌,这样的审美流派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如果《雄狮少年》中的主人公都是好看的外表、萌萌的表情,那么烟火气从何而来?因此,不创新我们将失去多样化审美表达的可能性,不创新就不可能让市场百花齐放。”
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居全球首位,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过程中,仍需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在张苗看来,有3个发力点应该重视,首先,要始终坚持在多类型影片上进行勇敢尝试,比如科幻类型等。其次,要进行成熟类型的多种表达方式尝试,比如动画电影在原创、现实主义方面的尝试等。再次,要多进行美学层面的尝试,要把电影视作当代艺术品的载体,让更多当代艺术门类能够通过电影触达更多人,这也是电影的巨大优势所在。
“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仅靠一部分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只有电影人团结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做更多的创新与尝试,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向强大。当前我们的发展环境非常好,相信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前途无限光明。”张苗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