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融合――

打好组合拳 激发新动能

作者:赵新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2

  □本报记者 赵新乐

 

丁湖镇文艺宣传志愿者梁贤地为社区群众表演“扫黄打非”主题快板。

泗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扫黄打非”文艺汇演。穆松良 摄

  “我不仅能吹拉弹唱给乡亲们送文化,还有‘火眼金睛’给老百姓清‘毒瘤’。”这是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屏山镇文艺宣传志愿者李光洁颇为自豪之处。

  之所以这么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戴安君的讲述中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例:前段时间,李光洁发现村头有游商在摆摊售卖书籍,作为“扫黄打非”站点巡查员,李光洁立刻电话向上级“扫黄打非”部门报告。很快,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赶到,对该游商非法售卖书籍行为进行了查处。戴安君说,这次打击非法出版物的快速行动,是泗县将“扫黄打非”工作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融合,整合更多力量,建立全县文化市场联防联治的一个缩影。

  破解“扫黄打非”工作落地难问题

  泗县地处安徽省东北端,全县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百万,辖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泗涂产业园)。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等“七大名片”,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等。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维护全县文化市场安全、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泗县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扫黄打非”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组织、阵地、人员、活动、保障5个方面深度融合,破解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难题,推动“扫黄打非”在基层落地生根。

  如何在组织机构和人员方面做到深度融合?戴安君介绍,2021年年初,泗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制发文件,明确“扫黄打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各乡镇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宣传委员具体抓落实,形成高位推动、组织协调联动、措施落实有力和基层站点主动承接落地的工作体系。各地制订站点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扫黄打非”工作目标、实施范围、责任分工、行动要求,将“扫黄打非”工作同党建、意识形态、文明实践、平安综治等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研判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明确完成任务时限。

  创新宣传获老百姓理解支持

  “色情刊物把人害,不知不觉就变坏。还有邪教出版物,蛊惑思想会作怪。‘扫黄打非’要攻坚,不分夜晚和白天……”丁湖镇文艺宣传志愿者梁贤地利用逢集时,向大家表演“扫黄打非”主题快板,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快板很快吸引了一大群人围观。

  “‘扫黄打非’工作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泗县“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泗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了“扫黄打非”集中宣教阵地,中央大屏滚动播放“扫黄打非”工作信息,开设宣传专栏,定期更新“扫黄打非”工作内容。在醒目位置公布文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扫黄打非”线索举报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拓宽涉“黄”涉“非”线索来源。同时,泗县“扫黄打非”工作还融入各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共建立“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203个,实现镇(开发区)、村(社区)全覆盖,设置了线索举报平台和宣传阵地等,推动基层“扫黄打非”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记者了解到,县里还积极组建“1+16”“扫黄打非”文艺志愿宣传队,即组织县文化馆、剧团里的专业演员,编排舞蹈、小品、泗州戏等节目集中演出;由16个镇(开发区)村级文化带头人和农民艺人组成的“扫黄打非”文艺宣传队,用快板、三句半、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村组、宗教场所演出,让广大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入了心。此外,县里还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泗县发布”等“两微一端”新媒体等开设“扫黄打非”宣传专栏,结合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开展“扫黄打非”“五进”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知晓率。

  充分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王大娘,今年秋季收成怎么样?这些内容您都了解吗?”在草庙镇通海村,志愿者姚金侠等人干农活的同时拿着一沓粉红色“扫黄打非”宣传单向村民介绍起“黄”“非”的危害。“嗯嗯,你说的我懂了,这些东西很害人”,村民们听了志愿者们的案例解释深受触动。

  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姚玉强说,在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名认证志愿者有11.3万人,专兼职志愿服务队伍480余支。为了打好志愿服务和“扫黄打非”工作的组合拳,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充分发动“红十字救援队”“泗州义工”“蓝天志愿救援队”等社会组织和各所站志愿者,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延伸到田间地头、社区村组、学校企业、宗教场所等,打通“扫黄打非”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戴安君介绍,2021年泗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共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志愿者,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共400余场次,邀请“乡贤五老”、志愿军老战士等,开设“四点半课堂”,用“身边教材”引导中小学生认识“黄”“非”的危害,自觉远离和抵制涉“黄”涉“非”不良内容及有害信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值得关注的是,泗县还出台了文明实践基金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为优秀项目和“扫黄打非”志愿服务活动等提供经费保障和支持,今年已支出资料印刷、外出学习、专家培训等费用20多万元。制定《泗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每月全县文明实践主题日,定期开展“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业务培训,提高“扫黄打非”志愿服务能力水平。将“扫黄打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党建、意识形态、乡村振兴等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年度工作实绩挂钩。“我们建立礼遇嘉许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成立爱心联盟,志愿者凭年度积分可享受县内景区免费、购物优惠等,充分激发‘扫黄打非’工作志愿服务新活力。”戴安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