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一书记》:
真实记录彰显初心奉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1
中文语境下的新闻纪录电影,一方面侧重于对影像本体真实性的强调,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影片时代性的一种指涉,即置身历史性这一维度,看到新闻影像的时代性意义与社会学价值。简言之,今天最新报道的新闻,放到明天就必将成为历史。
由新华社出品,任杰导演的《我们是第一书记》依托电影形式进行新闻事实的实践与呈现,通过忠实记录奋斗于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的真实事迹,不仅聚焦了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却鲜为人知的第一书记这一群体,而且更引发了观众对于当下中国乡村建设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注。
在电影的叙事层面,《我们是第一书记》在整体结构上采取的是类似于“国庆三部曲”的分段集锦式叙事,每一段故事聚焦一位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出现旁白叙事,全片都是通过真实的拍摄、真实的讲述与真实的行动来实现故事推进的。
通过对西藏、四川、黑龙江、贵州等地的第一书记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的真实记录,《我们是第一书记》分别讲述了一只只羊、一个个孩子、一粒粒粮食、一个个家庭,最终升华至一个个生命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真切看到他们在脱贫攻坚的8年奋战中是如何一步步走来、如何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建设幸福美丽中国乡村的。
当然,这种新闻报道式的如实呈现,离不开导演及幕后主创团队历时两年的辛苦拍摄,离不开整个摄制团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村民共处、成为村里人的全心付出,这样才能拍摄到最真实的素材,再现最真实的场景,捕捉最真实的情感。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这缔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奇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攻坚对于乡村建设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起点,像《我们是第一书记》这样对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讲述仍然应该不间断地持续下去,无论是身为新闻工作者还是文艺工作者,都应秉持刻画当代青年群像、真实记录时代感动的艺术创作态度,于生活中发掘别样的人性温度。
奋战一线、率先垂范、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以第一书记为典型代表的党员群体,可谓是新时代党员扎根乡村、践行初心的榜样,更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党建学习的典范。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配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6周年宣传报道,真实展现驻村第一书记们的感人事迹及时代精神,《我们是第一书记》这部作品如实展现了第一书记们是如何将初心与奉献书写在乡村大地上的。
消除绝对贫困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缔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对于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时代青年而言,一部能够带来情绪的触动、引发人生价值思考的影视作品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是第一书记》以纪录电影这一创新形式,深刻阐释了何为“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