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爱很美》:让家庭故事有了新讲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13
□本报记者 杨雯
9月27日,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对你的爱很美》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剧获得来自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为“中国式家庭”的故事找到了新讲法,更让人们看到了现实题材影视剧所蕴含的无穷可能性。
创新落点
多元笔触描绘“中国父亲”
《对你的爱很美》由韩晓军执导,孙博、王欢编剧,张嘉益、沙溢、刘敏涛主演,讲述了一个原本甜美的三口之家,突然有一天出现一位“孩子亲爸”,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生活,并引发了一系列爆笑故事。
该剧一经播出,张嘉益饰演的王大山和沙溢饰演的柯雷这两个既新奇,同时又不乏代表性的父亲形象就成为热议焦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别于“男主外”的传统教条,王大山踏实、顾家,凭借一己之力为妻子罗晴和女儿王小咪撑起一片温暖的天地。相比之下,柯雷的故事则体现出一个父亲的成长之路,从个人中心、无拘无束,到学会承担责任、为他人的幸福而付出,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成长。
《对你的爱很美》总制片人高因表示,在剧作的创作中,主创希望探索“父亲”这一经典文艺形象在当下的全新面貌,进而呈现“中国式家庭”的更多侧面。“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亲更多要承担的是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希望通过王大山和柯雷这两个不同父亲形象,探讨当代中国父亲是否能够用一种新的方式在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这一全新的落点也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肯定。湖南省政府参事、资深电视文艺评论家盛伯骥表示:“从古到今,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母亲总是有趣、平凡、永久的话题,而父亲则是边缘、冷落、无趣的话题。可是《对你的爱很美》以父亲为题,观众以新为贵,为该剧打下了很好的收视基础。”
“《对你的爱很美》以独有的‘一女两爸’的叙事创新了家庭剧的述说形态,开掘关于父亲和父爱的成长主题,成为了独特的话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点评道。
轻松表达
喜剧气息治愈精神困境
近年来,“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逐渐成为国产剧集创作中的热词。而对于怎样讲述现实题材、怎样才叫现实主义,讨论声音则一直络绎不绝。
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朱丽前认为,当下的家庭剧需要走出焦虑、创伤、烦恼的旧套路,找到新的突破口。“《对你的爱很美》在剧集开头抛出了一个矛盾,就是生父与养父的抉择,这要是放在以前,故事一定是个鸡飞狗跳的走势,但是这部剧却从一个新角度给予了创作不同的空间。将严肃的命题喜剧化,塑造了王大山这样一个非典型的家庭,用轻松、温柔的口吻倾诉面对生活、面对无常的乐观态度,消解了现实当中的沉重和焦虑。”
“剧集颠覆传统的苦情讲述方式,采用轻喜剧的形式,再加以时尚元素的晕染,以特有的喜感,跳出了家庭情感剧创作的‘舒适区’,其探索非常值得肯定。”范咏戈说。
对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剧作通过人物关系的不确定性营造了荒诞感,建构了轻喜剧风格的基调以及轻松表达,使剧作有了一种人间童话的色彩。“这些荒诞感的人物关系不仅使观众充满了新鲜感,也彰显了创作者对生活的幽默态度。”
深沉思考
演绎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与会专家认为,《对你的爱很美》虽然表达方式轻松诙谐,但背后包含的却是对“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一过”“怎样的生活理想才值得追求”等这些严肃议题的深沉哲思。
该剧剧本总监雷婷表示,在一个原子化生存的时代,“受害者”很多而“避难所”很少。《对你的爱很美》这部作品的核心创作目的,就是向观众展现:如何用善意与和解,在内心为自己搭建一个避难所。“这一剧作试图向社会传导一种与生活善意和解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主创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追求。”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王大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面馆老板,但他能够在专注于工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快乐,这让他日常的平凡烟火成为一种极富审美趣味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王大山对妻子和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王小咪“没有血缘,超乎血缘”的关爱,让这种审美趣味超脱了寻常格调,具有了包容、和解、和谐的特征,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审美理想遥相呼应,成为一种高品位生活美学的具象化体现。
“虽然《对你的爱很美》的剧情时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但其中包含的情感逻辑却是无比真实的,这也正是该剧能够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在现实题材创作的众多考量维度中,如何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更加值得关注。“《对你的爱很美》让观众看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实而美好的情感,达到了歌颂真善美,传达善良、善意,强调家庭和谐、温暖,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