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波舜:真实细节比新奇想象更有力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0

  □本报记者 范燕莹

  安波舜 作家,评论家,知名出版人。曾编辑出版过“布老虎丛书”、长篇小说《狼图腾》等。

 

  作为资深出版人,安波舜曾编辑出版“布老虎丛书”、长篇小说《狼图腾》等图书,由他创作的首部小说《少年狼》系列,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创作这部直面青少年成长的动物寓言小说,作家、学者周国平如此评价:“他原来是一个‘裁判’,现在自己当球员上场踢球,也踢得很漂亮。”

  灵感来源于生活和教育

  曾经作为《狼图腾》的责编,安波舜对狼这种动物一直在关注。“从小,狼对我们就有一种神秘感。”安波舜回忆,小时候,在自己家乡山东的麦场上,老人讲故事很多时候都会提到狼。自己小时候见过狼,那是他7岁的时候,吓了一跳,原来以为是狗,后来仔细一看是只狼。“上山下乡的时候,也遇到过狼,和狼对视十几分钟,最后狼走了。”安波舜说。

  作为出版人,因为出版《狼图腾》,安波舜多次去大草原,常常被那辽阔美丽的风景震撼,也为草原上的精灵――狼的故事所深深感动。“后来又跟着剧组去拍摄《狼图腾》。在这期间,我对狼产生了很大兴趣,搜集了很多令人惊奇的狼的故事。”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小狼做主人公,聚焦小狼以反映青少年的成长。

  《少年狼》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北方的额仑草原,电影《狼图腾》有一个拍摄基地在乌拉盖,乌拉盖所在的地方就叫额仑草原。《狼图腾》的故事发生地也在额仑草原。“我把小说的背景放在那里,因为那个地方我去过很多次,拍电影、看小狼、训练小狼、找小狼的演员,对这个地方比较熟悉,而且觉得那个地方非常美丽。”安波舜说。

  而让安波舜动笔创作《少年狼》,还有一个直接动因,这就是这些年他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关注,直面孩子的成长困惑。因此,有了小狼的诞生,他想以此给自己的朋友,以及一些年轻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提供帮助。正如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昕所说,《少年狼》蕴含着安波舜非常深沉的感情,来源于他的生活,也来源于教育,以致他情不自禁地一定要把这本书呈现给读者们。

  认真对待写给孩子的作品

  小说《少年狼》被誉为中国版《狮子王》。的确,小说当中的巴雅尔与《狮子王》中辛巴的成长有些相似之处。巴雅尔是一只出生在额仑草原的小狼,还未睁开眼睛,就在人类的追捕中不幸被母狼遗弃,意外地被獒犬收养。“我是谁”成了小巴雅尔极为困惑的问题。他渐渐展现出狼的本能,却生活在流浪狗的领地,随时有被袭击的可能。难以克制的天性、身世的重重谜团,让巴雅尔在成长的路上备受折磨。成长的路艰辛而漫长,但巴雅尔最终重拾信任与爱,学会责任和担当,并带领狼族找到梦想的家园。

  周国平认为,表面看来,这是一部动物小说,实际上它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成长最重要的三点:理想、爱、信任,还有就是要独立、勇敢,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些都集中在《少年狼》主人公巴雅尔身上。这也正是安波舜想要表达的――把狼的故事和小孩子的成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今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远远超出人们的固有印象。安波舜举了个身边最实际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他的小孙子今年虽然不到6岁,不论是认识汉字、英语表达,还是电视的游戏功能操作,都让他惊叹:“不能小看现在的孩子。”“《少年狼》的读者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切记不能瞎说、说错。”因此,安波舜坦言,虽然自己创作的是动物寓言小说,但是对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不敢懈怠。

  有趣的是,在创作当中,他常常用做题的方式来时刻提醒自己。这就是,每当写作特别顺利的时候,他就停下来演算小升初的数学题,他希望用这种方法告诫自己:“请不要糊弄我们的孩子。他们的逻辑很强,剖析问题的思路很清晰。”“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让他们理解成长,才是对其最大的帮助。”

  成长小说蕴含“少年气质”

  《少年狼》中的主人公巴雅尔是拟人化呈现,但其中的故事是作者从几百个真实的狼故事里选取的。比如,狼的扶老携幼,狼对孩子的爱,可爱的小狼艰难的成长过程,狼群在围攻羊圈时通力合作……这些细节几乎都是真实的。虚构绝不是凭空的,一定有生活经验和观察做支撑。“故事的发展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凭借想象力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有基础的,这就是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观察。”安波舜说。

  《少年狼》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好读的故事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原本看简介觉得平平无奇的动物故事,居然可以看得放不下手。”读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反馈,还得益于安波舜多年的文学编辑身份。书中对于环境的描写、情节的铺陈,对于青少年写作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对此,安波舜说,由于自己多年来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我写的是给小学生、中学生看的,一定要写得很规范”。

  有读者将小说《少年狼》的语言形容为“少年气质”,对此,安波舜回应:“其实我是返回到自己童年的时代,让自己纯粹起来,用童年的目光去看待事物,进而准确地进行描写。”这也许是“少年气质”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