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能制造应用新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4
□徐洪海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印刷业是随着时代变迁发展较快的行业,围绕“十四五”期间中国智能制造趋势,要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跨界融合,构筑创新平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突破促进创新集聚
国家在实施智能制造方面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联系到印刷行业,具体要做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攻克高性能控制、精益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加速系统集成技术突破,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加快创新网络建设,推动产业化促进机构建设,加快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牵头建设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围绕这四大任务,“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六项重点行动,分别是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领航行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行动、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印刷行业也应该建立一批标杆智能工厂,分步骤、分阶段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研制一批国际先进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合力发展工业软件产品,并深入推动标准化工作。为了保障“十四五”智能制造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强化人才支撑,提升公共服务,深化开放合作。
应对变革建立生态体系
印刷业智能制造发展总体趋势是印刷方式多样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术支撑网络化和服务产业专业化。印刷业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撑的,因此,面对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要对应变革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发展来看,印刷企业智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智能互联方面,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信息整合方面,整体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差距很大;柔性制造方面,先进制造技术和赋能技术的应用有待提高;数据决策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处理能力仍处于建设阶段。
印刷产业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针对印刷产业智能工厂实现CPS系统架构,实现运营管理和数字营销,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智能服务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印刷企业装备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工厂水平的高低,要提高装备的科技化水平。在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后,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利用数据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印刷行业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要从软件、硬件、网络、标准、安全五大维度,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实现柔性制造、提升效率、保证质量、成本降低的目标。
由此,针对印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建议构建印刷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重点培育印刷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印刷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大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在印刷行业示范场景研发和应用,建立印刷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的产融紧密合作新模式。尤其是要建立印刷行业智能制造金融创新生态体系,设立专业投资基金,培养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
(作者系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