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2
“五个一百”是 网络正能量的“引力波”
以“奋斗的人民,奋进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正在持续进行。活动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抗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旨在充分发挥正能量激励人、鼓舞人、引领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多的网友看到奋进中国的模样。从传播角度来说,正能量的传播必须要有具体的内容。如果说,从小切口能反映大主题,那么这些正能量,更多体现在一张张照片、一帧帧画面、一行行文字、一段段音频中。“五个一百”评选活动,恰恰是以“小”见“大”,通过不断增加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这些微能量不断积累,形成正能量的“引力波”,在网络传播开来。
将线下的正能量传到网上,再以网上的正能量为时代精神赋能,为社会发展点燃精神引擎,“五个一百”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性循环。“五个一百”是正能量的汇集地,更是正能量的“扩音器”,让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通过评选活动,越来越多人了解到,只有我们每个人努力,才能铸就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有我们每个人心怀善意,才能让“爱”与“善”不断蔓延。
“五个一百”已经成为网络正能量的“引力波”,我们期待网友创作出更多正能量的作品,为奋进的中国增添能量。
(7月26日 光明网 李群)
斩断伸向青少年的 网络犯罪黑手
只因和同学发生误会,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被“网络水军”发文辱骂为“渣女”。这些不法分子还以“有偿删帖”为名对该女生进行敲诈勒索,致其身心受创。
从新闻中可知,此次事件的违法犯罪人员,一个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另外两名团伙成员也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法律的利剑一直高悬,这样的判决结果,是具有足够震慑力的。法律的严厉打击,是事后的纠偏,一些无形的伤害却早已产生。比如,此次被“网暴”的13岁女初中生,虽然最后她得到了正义的处理结果,“网暴”者受到法律的严惩,相关网络谣言也被删除,但这样的恶性事件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短时间内想必是难以抚平的。面对类似事件,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使防御端口前移。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法律常识的普及,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担负起职责,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送法进校园、进社区等,防止青少年掉进网络陷阱,尽可能去提升青少年们的维权意识。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相关互联网平台也应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监管意识,将社会责任感付诸切实的行动,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如大数据手段等,升级防护网,避免不良信息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也应畅通投诉举报机制,联合执法部门积极作为。
只有互联网平台当好“守门员”的角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网络犯罪黑手的生存空间,尽可能杜绝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的可能性,才能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
(7月23日 四川文明网 杨燕明)
在线教育如何阻止 “代学刷课”
在线教育有其劣势,如个性化、交互性差,考核评价有可能存在替学、替考问题。在线教育不能确保学生是否亲自学习课程以及参加相关考试,因而,在线教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有人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手段解决,如对学生进行人脸识别等。但问题是,上课可进行人脸识别,提交作业如何进行人脸识别?一些人认为,学生是爱学习、希望学习真知的,因此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教育寄予厚望,认为学生可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努力学习。然而,这种说法并非绝对成立,因为确实有学生并不努力学习,而只是想凑满学分,混一张文凭即可。
要让学生认真对待学业,首先,需要学校认真对待人才培养,学校要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连线下课程都缺乏吸引力,又怎么能提高慕课的吸引力呢?其次,要更新课程内容。社会在快速发展,可一些大学的教材、课程还在教过时的内容。有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也就在情理之中。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学校也要根据社会变化,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再次,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仅是获得一纸文凭,而非提高自身的能力。社会应该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历,更在于提高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杜绝混学分、混学历的替学、替考问题,推进建设能力社会。
(7月27日 《光明日报》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