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党媒如何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力

作者:侯秀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2



  □侯秀娟

  核心阅读

  地市级党媒相较于中央和省级媒体,虽然在政策把握、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仍然可以通过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在服务大局和传导政策等方面体现独有的传播价值。因此,要围绕“高举旗帜、引领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中心工作,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聚焦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调整,积极探寻解决良策,以权威报道、深度解读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思想引领,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媒体时代,面对一些重大舆论热点事件,舆情走势不仅能反映媒体引导机制的漏洞,还能反映民众意见,帮助舆论引导工作改进。地市级党媒与党委、政府跟得紧、贴得近,面对一些敏感事件、迫切需要发出真实、理性、客观和权威的声音,从而引领主流、弘扬正气。

  地市级党媒话语表达存在的瓶颈

  一是对重大政策传导不够。伴随着“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党媒要展现大作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但一些地市级党媒,在面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时,一方面由于自身素养缺失导致舆论引导滞后;另一方面对相关政策解读不到位或者机械照搬、话语老套,缺乏吸引力,既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也不能引发读者共鸣。

  二是对突发事件引导不够。在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通常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直接影响着社会舆论导向和事态变化。当公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以党媒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了解事实真相时,往往会利用各种非正式渠道,通过自媒体碎片化信息的引导来猜测判断,一度会引发社会恐慌。在这一时期,社会公众亟须党媒特别是地方党媒发声,但有些党媒有时会因害怕出错而噤口不言,未能客观深入回应公众信息知情需要。

  三是对民生关切利导不够。融媒发展时代,由于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使少数地方党媒逐渐沦为无法发力的“虚位”角色。一方面,一些地市级党报不重视读者的参与和互动,忽视大数据带来的阅读反馈;另一方面,对受众关心的新闻有的浅尝辄止,有的蜻蜓点水,缺少深度报道,给地市级党媒的创新发展造成了阻碍。

  地市级党媒话语表达不足的不良影响

  地市级党媒往往在本区域具有较高关注度,拥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公信力,一是源于其接触新闻源头的直接性,二是源于其传递信息的权威性,三是源于引导舆论的准确性。即便是如今伴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党媒仍然被广大公众认为是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些地市级党媒在遇到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的话语表达不足等现象,其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一是削弱了党媒的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党媒来说,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不仅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职责,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知度、认同度,以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令畅通。地市级党媒存在的话语表达不足现象,不仅会使受众固化对地市级党媒的刻板印象,也会对地市级党媒公信力造成持久伤害。

  二是导致社会监督的缺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团结鼓劲的作用。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对真相和权威信息最为渴求,党媒的话语表达不足,直接导致社会监督的缺位,同时也意味着非官方传播渠道的活跃,大量的暧昧、模糊、真假难辨的信息涌入互联网,真真假假、指向不明的内容反而更容易引发公众的猜忌、不信任和负面传播,更会触发受众对党媒的不信任情绪。

  三是逐渐丧失更多话语权。长期以来,各级党媒以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守望公平正义为己任,一代代党媒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熔铸了党媒权威、客观、理性的价值取向。党媒话语表达不足,也就失去它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忽略了受众的知情权,最终结果就是失去更多的话语权。

  地市级党媒提升话语表达的建议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回应公众关切,才能彰显党媒公信力、扩大党媒影响力,不断强化社会公众对党媒的信赖。

  一是寻求准确适当的角色定位。地市级党媒相较于中央和省级媒体,虽然在政策把握、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仍然可以通过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在服务大局和传导政策等方面体现独有的传播价值。因此,要围绕“高举旗帜、引领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中心工作,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聚焦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调整,积极探寻解决良策,以权威报道、深度解读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思想引领,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增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般而言,重大突发事件时,也是谣言最多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谣言流传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破坏之大,极易造成社会恐慌。为此,地市级党媒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敢于打破固有的流程化思维,突破常规报道的禁锢,第一时间获取可靠消息,第一时刻深入现场,不回避敏感事件,在重大和热点问题面前敢于亮剑、善于发声,充分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尤其是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从而让主流价值观引领方向。

  三是主动回应公众的热盼关切。对地市级党媒而言,只有提升话语表达、发出声音,才能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主张利益。事实表明,一些矛盾冲突事件的背后,大多是由受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地市级党媒只有及时回应民众舆论关切,缓解受众的信息饥渴,及时、迅速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才能担当“社会雷达”的责任,发挥好舆论的“定海神针”作用。因此,地市级党媒要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好地方党委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尤其是要根据当地的社会动向,及时整合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公众需求,想公众之所想,言公众之所言,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消息,从而实现党媒宣传功能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临汾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