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理论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

作者:陈金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陈金龙

  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就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引领人民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辉煌历程中,始终把握理论武装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突出理论武装的空间特征,突出理论武装的时代需要,突出理论武装的对象导向。这三个核心要素和过程,被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和丰富经验,就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结合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协调,组织党史党建研究专家,以“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丛书。作为专题研究和丛书撰写的组织者,在此谈几点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武装历程与经验的认识。

  第一,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武装百年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立场,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提出了根本要求,那就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历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丛书的研究和撰写,始终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之下进行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意义评价,将党的理论武装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结合在一起,揭示和评价党的理论武装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如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百年》中,将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基本观点为依据,科学分析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武装百年历史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百年历程,就是站在人民立场上,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领导人民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为自身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历程。坚持和彰显理论武装的人民性立场,是丛书力求突出的重要特点。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百年》中,努力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指向和重要意义揭示出来,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推进党的理论武装的逻辑动力。在《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一百年》中,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反映和佐证广东地方党组织在理论武装过程中,从人民利益出发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生动过程和丰富经验。

  第三,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武装百年历史必须遵循辩证方法。丛书在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始终遵循全面、联系、发展的辩证方法,力求从总体上和系统上呈现党的理论武装100年的辉煌历程,揭示党的理论武装100年的内在逻辑,总结党的理论武装100年的宝贵经验,向广大读者展示党的理论武装100年的宏伟生动画卷。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中,始终把握实事求是这条根本主线,呈现和评价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丛书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