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篇巨制 百年献礼

作者:田鹏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田鹏颖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以下简称“通考”)通过收集整理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以训诂考据的方式介绍这些经典文本的翻译、出版,以及学习运用这些著作及其社会影响的情况,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真正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提供参考,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考”百卷本这部鸿篇巨制的正式出版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份厚礼。

  出版工作展现思想力量担当神圣使命

  出版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着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展现宣传思想的力量,担当神圣的使命。

  辽宁出版集团长期关注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套丛书从实际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那么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改变,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文化。

  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关注了这个核心问题,通过“通考”这部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如何在精神上从被动转向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规律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相关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讲理和说理。“通考”百卷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般规律,使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和我们的空间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解决了我们的时间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事业,这个大事业是全方位、全要素的浩瀚工程。而“通考”的出版为马克思主义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注解。

  今天我们所在的时代,处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面貌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发生着转化。在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下,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环境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环境,还要进一步加大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力度,从而让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有源头,还将汇入新时代的洪流当中奔腾不息。要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过程中,担当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

  辽宁人民出版社

  杨金海 李惠斌 艾四林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