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读《风从东方来》有感

作者:谭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谭钟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2020年2月6日,疫情中紧急转产做口罩的中石化发布这样一条微博后,不少企业立即响应。石化企业生产熔喷布,汽车企业生产口罩机,建材企业生产测温仪,全国有几万家企业新增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生产。仅口罩产能,一个月时间就扩大4倍多,日产能突破1亿只。这1亿只口罩产能,折射了中国制造业快速整合产业链的能力,也是中国完整工业体系优势的微小缩影。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工业话题没感觉。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我才开始跟着媒体的报道关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类话题。2020年春天,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对口罩产能的急切期盼中,直观感受到了一个国家工业力量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密切影响。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更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怎么建起来的呢?作为在改革开放中长大的“70后”,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总能抓取到一些祖国工业发展的记忆片段。近几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天眼”射电望远镜建成、走出国门的中国高铁等“大国重器”让我们倍感自豪;时光回溯,神舟号、嫦娥号遨游太空举世瞩目,华为作为民族工业崛起的代表走向世界令国人振奋,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引全球侧目,中国加入WTO后世界500强企业大量落户中国;再往前,中国乡镇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掀起了如火如荼的中国农村工业化浪潮……当我追寻我国工业体系的起点时,我依稀想起中学课本中这样的论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底子非常薄弱……按照苏联模式开展新中国建设”。可是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就已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1964年就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有产业规律的,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这么大的建设成就呢?这期间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欧阳敏纪实作品《风从东方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156项目史话》的出版,让我回到了中国工业体系发展的起点。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风从东方来》,以纪实的笔法,通过真实详尽的文献资料、当事人访谈、历史事件梳理,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的缘起、经过和对今天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实施了早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一系列友好互助合作协定。其中,苏联对新中国的工业化给予了重要帮助,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陆续援建中国156个重大项目。“156项目”的建设使中国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国民经济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今天中国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子、能源、导弹、核武器等都是在当年“156项目”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在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和苏联的大力援建下,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初步具有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新兴工业国家。欧阳敏以钢铁产量为例对比指出,我国“一五”期间钢铁工业5年所走的路程,相当于美国12年、英国23年、法国26年所走过的路程。放眼世界,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向能制造汽车、飞机、坦克、舰船的工业强国过渡,英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5年,苏联用了20年,中国只用了5年。

  帮助一个还在恢复战争创伤的新中国规划和建成一套工业体系,可不简单。援建洽谈中,苏方发现中方建立工业体系的设想和产业结构、比例均存在问题。为了推进后续的援建谈判,中方专门请苏联专家为中方谈判代表团授课20次,突击学习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知识。由于中方提出的项目复杂庞大,自身没有搞现代工业项目设计的经验,又缺乏技术专家,许多待建项目需要的基本数据都拿不出来,中苏双方的谈判漫长而艰难,“谈判过程中,几乎天天吵架”。旷日持久的谈判直接影响了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56项目”是当时苏联向世界各国提供援助中最大的综合性项目,也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犹如一幕大戏,有序幕、发展、高潮、起伏、尾声等诸多过程。上万名苏联专家在学校、在车间、在工地勤奋工作,手把手地教中国兄弟,与中国人民结下了真诚友谊。遗憾的是,1959年后,由于中苏出现政治上的重大分歧,“156项目”的进程受到严重阻滞,随着苏方专家和设备的撤离,“156项目”的一部分被迫中断。但许多苏联援华专家和中国同事依依不舍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苏联人民对新中国的支援和友谊已载入史册。《风从东方来》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大建设的珍贵历史抽丝剥茧,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为新中国工业成长史留下了生动的记载。

  这是一本既适合小读者,也适合大读者阅读的好书。因为,这是共和国一段重要的历史。那个时代的小朋友,现已是70岁上下的老人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欧阳敏不仅在《风从东方来》中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记述苏联援华始末,还在此历史背景下聚焦了中国汽车产业,创作的全套7册纪实作品《中国汽车的故事》系列图书也即将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大角度、大纵深描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坎坷起伏,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史诗般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记述了中国汽车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建和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丰功伟绩。今天,中国的汽车产销已经是世界第一,但起步于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的最主要任务是要搞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今天,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发生重大调整,国际分工体系在新技术浪潮中正面临重塑的挑战,中国人民已经再启新的征程。阅读《风从东方来》,让我们重新回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回顾我们当初起跑时的艰辛,学习前人克服千难万险的拼搏精神,重温历史,检视过往,坚定信念,积蓄力量,激励我们在建设制造业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