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视角看人类历史

作者:刘华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刘华杰

  《撼动世界史的植物》(接力出版社)行文简洁,像讲故事一样有趣。全书主要讲述13种普通的植物,只用了不到200页的篇幅。

  这部小书非常有趣,不经意间传播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未必有多高深,却很有意思。比如,辣椒和玉米都原产于美洲,传到中国后又传播到日本,辣椒在日本称唐辛子,在韩国称倭辛子,玉米在中国称玉蜀黍(《本草纲目》),在日语中称唐蜀黍。对于消化草料,牛有四胃,马有盲肠。稻米与大豆是黄金搭档,配合良用营养更为均衡。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水果概念与我们的不同,专指树上所结的果实,番茄、草莓、西瓜都不算水果,而是蔬菜。

  对于后者,还可以补充几句。水果概念在超市中和日常语言里中国、美国、日本其实差不多,但在日本生产商和在日本消费者那里有差异。日语中“果物”相当于汉语的水果;“野菜”相当于蔬菜,指人工种植的种类,不包括野生的;“山菜”相当于野菜。在美国,曾经对蔬菜加征关税而水果是免税的。番茄是蔬菜还是水果之分类学,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进口商当然主张番茄是水果。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判下来,番茄是蔬菜,就也就意味着它在征税之列。

  这部书再次传达了非人类中心论的一个观点。作者尝试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看历史。人类常常自以为是,太习惯把自己置于其他所有生命之上,因而不大习惯从鱼、从狗、从细菌、从松树、从郁金香的视角看问题。

  作者在书的结尾处说:“人类的历史其实是植物的历史。”听起来有点奇怪,对不对呢?关键一点,如何理解“是”。“是”的两边并不相等,相等也就是没意思了。稻垣荣洋的造句“人类的历史其实是植物的历史”确实能给人以启示。

  本书的写作顺应了当下历史学界的思想解放,本书有“大历史”和文化史的背景或者影子。“大历史”,顾名思义指时空格局大,融通多学科知识,讲述万物(包含人类)的交织的历史。历史学家要打通原有的条块、部门、层次阻隔,重视系统突现,在更宏大的视野中“观察”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考虑人类的命运及生态系统的命运。

  影响人类历史的植物显然不止这些,但本书描述的13种植物已经足以说明问题,阅读相关故事,足以让读者想象人类自身的历史、人类与环境互动的历史。

  实际上,这本是一本轻松的小书,读着好玩即可,不必想太多。当然,如果想了,也就想了,不碍事。你还可以自己尝试像稻垣荣洋一样思考、书写,也可以从餐桌上启动我们自己的博物学,认清我们每餐吃下的每一种植物。未必一下子精确到种(许多栽培植物很难确认种),通常知道植物所在的科即可。坚持一年,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