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国”书系:
在斑斓的散文中放歌童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崔昕平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童年中国”书系是一个富有文学意义的出版工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多位曾荣获“冰心奖”的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以散文的形式书写童年。其文学精神,朝向“五四”新文学开启的现代散文文脉;其文学表现,着眼当代中国数十年的社会变迁与交织于其中的“童年”生态;其文学意义,则是对散文文体的纯然样貌、对儿童散文创作的多重可能的集中而富有意义的呈现与拓展。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寻根”,实际的创作却因为真实的童年书写而与中国社会的文化根脉息息相通。高凯的“熊小宝”,生活在厚重的陇东黄土高原。毛芦芦的“小米粒”,拥有一个属于浙西乡间的童年。翌平的回忆,落笔于带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京味儿”童年。赵菱的童年记忆,源自豫东平原。孟飞的童年,始于祖国最北端的哈尔滨。湘女的“云之南”,则呈现了浓郁的边地风情。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阐释“儿童”,实际的创作却因为紧贴童年的真实生态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构成心灵对话。翌平的散文从与童年期最为亲近的记忆入手,书写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事。陆梅的散文以童年乡土回忆为轴,串联童年生命中对作家至关重要的亲人亲情。张洁的童年书写,交织着夏的温暖与冬的凛冽,童年的记忆并非一派轻盈,也有沉重的生命逝去。毛芦芦的点街回忆轻松诙谐,与童心中的善与美自然辉映。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呈现“发展”,却因穿越时空的童年回溯而呈现出中国当代社会物质与文化的时代之变。翌平的散文,生动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北京儿童的生活样貌,物质匮乏的年代洋溢出人间的大爱亲情。孟飞的童年书写,落笔于祖国最北端的某空军家属院,展现了一代试飞人的奉献人生。
“童年中国”也并不刻意突围“文体”,但10位作家的实际创作,已然间接探讨了儿童散文文体的纯粹性与样貌的丰富性。高凯的童年回溯因为水乳交融的诗意而具有了异常开阔的心灵境界。湘女的云之南书写有着梦幻般美好的笔调,又透出外柔内刚的文章气质。张玉清的童年回溯紧扣“懵懂”,描写作为幼儿的“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感知的事物、事件与情绪。阮梅的“小梅子”的叙说则以微妙的婴孩视角,描述一个生命的降临、成长。
与儿童小说、童话不同,儿童散文的阅读意义,往往并不是被故事带动、被想象激发、一路飞奔的愉悦,而是可以走走停停,读文字的同时,读文学、读思想、读生命、读自我。“童年中国书系”中的多彩散文,以亲近的心理距离,易读、宜品的短小形式,为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涵泳其间的文学天地。最后,请允许我像每一本精美的散文小书末尾一样,结束于冰心先生给小读者的诗句:“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