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
热潮中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邬贺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快就渗透到医疗、交通、金融、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就像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的电力和20世纪的信息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具有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引擎。更重要的是,正如《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一书所言,人工智能还会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帮助人类破译生物、天文、物理等领域的奥秘,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巨大。
在很多人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似乎已经无所不能,更有一些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大批失业,甚至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人类。社会舆论的力量,已经将人工智能推到了“近乎可怕”的高度。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还存在“算法黑箱”、数据需求量大、抗噪性差、能耗高等许多不足,离真正全面应用还很远。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角逐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各国政府、科技巨头、风投机构和初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也展现出了各机构、企业和个体对把握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顺应智能时代潮流的决心。但就像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会“遍地开花”。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中,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审慎地看待它,更加认真地审视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实力。不妨扪心自问:人工智能相比传统模型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哪些?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算法上的投入和产出如何?回答不好这些问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之路仍将困难重重,甚至在未来有可能丧失竞争优势。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看待人工智能、认真审视自我的机会,是站在热潮中的冷思考。从大国博弈与企业争雄两个层面解读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企业在专利、人才等方面的布局;从数据、算力、算法三方面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数据、技术、资本、智力和制度五个维度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优势及努力方向。本书用专门的章节来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重点不在技术解释,也不在应用案例,目的是给读者带来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演进全程和全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