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民主与威权的贸易起源》:

探究国际贸易背后隐秘规律

作者:黄琪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黄琪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数十年间国际贸易扩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化也经历了一波新浪潮。很多西方学者由此认为,国际贸易的推进和民主化的扩展相互关联。但很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并没有发生民主化。这是偶然还是背后隐藏规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田野的新著《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民主与威权的贸易起源》就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本书探讨了国际贸易带来的政体变迁受两个条件制约:即要素禀赋和初始威权的类型。国际贸易既可能撼动威权统治,也可能巩固威权统治。

  伴随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进展,研究者开始关注倒置的因果链条,将贸易作为自变量来研究贸易的政治后果。本书呼应并引领了这一“变换链条”的研究趋势,直接讨论了贸易如何影响政体变迁这个政治学中的重大议题。此书从写作特色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清晰明了。本书的研究风格更靠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此书提出了清晰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解释,并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收集证据。这样的写作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积累成为可能,也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后来者提供了写作的范本。

  第二是理论创建。此书是学科演进过程中的一本标志性著作:它不再局限于转述与介绍,不再满足于提供对策建议,也不再单纯检验前人理论,而有明确的理论抱负和理论创建。此书嵌入一个理论组群“国际化与国内政治”,试图寻找一个可以验证的规律,即在什么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促进民主化。随着这样的理论尝试与积累越来越多,“中国学派”才更可能从呼吁变成现实。

  第三是知识融通。国际政治经济学自身就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动。此书的内容体现了其中两项交叉趋势,推进知识融通。

  第四是比较视野。本书是在比较视野下展开了扎实的比较案例研究。尽管比较的案例众多,但是此书却清晰好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书的比较贯穿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往在讲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时,中国学者写作的范本,尤其是中文范本还比较少见。这本书无疑可以入选范本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