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上海教育史》(四卷本):
可览可鉴的上海经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董洪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教育界凭借自己的智慧、努力和探索精神,使上海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且独树一帜,成为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窗口。上海教育在历史发展中,既取得了突出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育史研究团队编写的《上海教育史》(四卷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上海教育留下了一份可览、可学、可鉴的历史记录。这是第一部完整展现古代至当代上海教育变迁与发展的重大著作,勾勒出近千年来,尤其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海教育越走越强的发展轨迹,总结了上海教育不断发展的原因,用丰富的历史事实,说明海派文化在上海教育的崛起中发挥了内因性作用。
《上海教育史》共4卷,由杜成宪任总主编,各卷分别由王伦信、黄书光、蒋纯焦、金忠明负责编写。
第一卷(古代―1911)叙述远古至清代结束前,特别是上海开埠后,上海教育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凸显上海教育发展与时俱变及与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全局性变革相契合的主线,并对晚清上海教育进行专题性考察。
第二卷(1912―1949)考察民国上海教育的阶段性演进,全面深入地探索民国时期上海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
第三卷(1949―1976)的时间跨度为27年。上海教育在这27年中,经历了一个重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的转变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卷(1976―2002)描述“文革”结束后至新世纪这段时间上海教育拨乱反正、改革创新的历程。
杜成宪说,我们尝试写出上海教育发展的特点、上海教育的角色和精神特质。我们把上海教育的角色概括为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图景中,古代上海是中国教育的后来者,近代以来的上海则堪称中国教育探索和改革的先行者、教育思想的策源地、教育探索的园地、教育交流的窗口。在取得成绩后,上海教育又向全国其他地区辐射,引领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上海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缩影。至于上海教育的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善于学习、兼容并包、务实有效、求新求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