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社会治理通论》:
中国社会治理好教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龚维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大局稳定有序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取得这些重大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理论。
编写一本能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国内外社会治理理论、经验和学科发展情况,并且能结合中国实际的既有学理性又有较强应用性的教材,是社会治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教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社会治理通论》。该教材用12章的篇幅,从理论、经验、政策、实践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治理进行贯通性、总体性、全景性阐述。全书的结构体系和框架内容围绕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主线,系统、完整地吸收了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建构了权威的社会治理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科学回答和正确处理四个基本关系。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治理理论既指导和推动社会治理实践的开展,同时社会治理实践又创造和催生新的社会治理理论要素。二是政策与经验的关系。本书介绍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领域制度发展的经验和政策的互动关系。三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四是国外与本土的关系。中国社会治理既有对国外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借鉴,更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信通过系统学习本书,能够达到四个目标。一是掌握社会治理学科的基本范畴、原则、规则、内涵等基本知识,把握社会治理学科的特征和规律。二是掌握社会治理的基本规范、制度、体系、政策等,把握社会运行方式。三是掌握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演变和现实状况,把握中国社会治理发展进程及其趋势。四是掌握社会治理研究方法,把握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自觉性,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治理领域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