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千万人,吾往矣

作者:阅读推广人 启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9


  目前正在举办的地坛书市,围绕抗战主题图书开展的活动不少,因为选题角度的新颖,所以关注者颇多。本期榜单上的《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既是一个人的抗战史,也是一幅书生报国的文化群像。它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时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郑振铎留居上海,等待“天亮”。他不是消极等待,他和“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同仁们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进攻冲锋”的战斗。面对日军劫掠中国古籍的文化暴行,郑振铎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作为,他为自己选择的报国途径是“收异书于兵荒马乱之世,守文献于秦火鲁壁之际”。于是,一介书生郑振铎开始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坚守在文化抗战的第一线,抢救珍本古籍,为国家赓续文脉,“虽千万人,吾往矣”。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里的韩愈,55岁孤身入镇州的叛军营宣慰,面对刀兵谈笑自若,以文臣之胆魄平定叛乱,这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朝堂,他也是愈挫愈勇,明知谏诤的结果是被贬,仍然敢于直言极谏。他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人生启示就是:活着就要“战斗”。孤勇者不是有勇无谋,就像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文以载道;一生创造了300多个成语,踔厉风发、地大物博、浑然天成、轩然大波、耳濡目染、坐井观天等等,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然还有荆轲。古往今来,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数不胜数。随便就可以数出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荆轲刺秦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莫言编剧的话剧《我们的荆轲》等几部。这些作品中,不论文字还是影像,反映的并非严肃历史,而是洋溢着想象的创造。艺术家们是借“荆轲刺秦王”这段故事来讲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本期榜单上的《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旁出枝蔓,从历史考证的视角,打破常规作延伸,来解读《史记》中“荆轲刺秦王”的真伪虚实,做的是历史侦探破案工作。该书作者李开元教授是秦汉史专家,被称作史学界的“福尔摩斯”。

  榜上其他书,《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和《补书》是可以放在一起看的。历史上,人类发明了纸,才有书。《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和《百川汇流:各民族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可以放在一起读,因为不管竖向的传承,还是横向的汇聚,都需要强化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