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视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推动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秉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不同于一般类别企业的出版企业来说,这一要求就更突显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深刻而现实的实践意义以及波及中外、影响当前与未来的文化传播与传承作用。从事出版工作多年,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视野来认识和理解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
出版管理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出版企业是文化企业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制定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要求,同时适用于出版企业。近些年来,国家对文化企业制定出台并实施的政策,有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措施,如果用一句最重要、最本质、最概括的话来说,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出版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尽管“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这两个词语在内涵、指向及语境使用方面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较高、较深层次上又是相通的,如政治责任、文化和社会影响、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层面。
在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出版质量,而内容质量又是出版质量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出版物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如出版物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影响恶劣的,将直接导致“内容质量”项得分为零,社会效益考核为不合格。出版物内容粗制滥造或出现严重的知识性差错等质量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或负面舆论的,也将给予较多的扣分。可以说,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切实把好出版物的政治方向关、出版导向关和价值取向关,是出版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
出版运营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传统出版企业向社会提供的是具体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的主要形态是纸质书籍,文化服务的主要方式是书籍的传播和使用。围绕这一业态,传统业务的运营主要分为编、印、发三个环节。
在编辑环节中,策划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为社会、为行业以及细分专业领域策划优质选题和精品图书,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社会上的一些低俗需求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需求,以赚钱为唯一目的而策划相关内容的图书,那就是失去了本应该具有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审稿编辑如果在审校工作中缺乏正确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政治方向不清、出版导向不明、价值取向混乱,只能审校出一般的文字差错及常识性差错,那就很可能将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内容质量问题的作品以图书的形式流向社会,对社会稳定或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在图书设计及印装生产环节,几年前曾有出版社出现影响面较大的社会舆论危机,原因就是其出版的教材,封面设计及内文插图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图书印装如果选取的印装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甚至严重污染环境,这也是社会责任缺失的体现。
在发行环节上,已出版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图书,如果因为缺乏有效的发行措施和手段,造成精品读物大量、长期堆积在库房,而不是能够及时送达到有需求的读者手中,这也是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及时、不够有力有效的具体体现。
创新发展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融合发展、多元发展成为当今出版企业与时俱进的主题。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社会责任同样随着业务种类、业务形态的变化而延伸,如会展业务中的文字、图片、视频以及研讨活动等,也存在着意识形态、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
或与图书配套,或独立于图书之外的数字化产品及其相应内容,也需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对其所体现出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问题做好审查把关工作,不能让存在意识形态及内容质量问题的数字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或新兴社交媒体上兴风作浪、危害社会。
统筹发展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统筹国内与国外。在这个方面,出版企业既要履行传统出版工作中的社会责任,也要履行新拓展业务工作中的社会责任。这些工作中所涉及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国内,同时也体现在国外。这就要求出版单位不能仅仅局限和满足于只做好国内出版业务,而对国际出版业务却不管不问、淡漠视之,而是要在统筹做好国内和国际出版业务的过程中,同时履行好面向国内社会的出版文化责任和面向国际社会的出版文化责任。
统筹出版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发展出版文化是出版企业的主责主业,而尽其所能,为所在地区及国内外有关地区和单位捐书、捐款、开展有关公益活动等,则是对这些地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慢地区的发展变化步伐,减小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别。
以上四个视野中的社会责任,前两个是出版企业在传统出版业务中的内涵型社会责任,后两个则是出版企业在开拓新业务、服务更宽更广发展领域中的外延型社会责任。如果这四个视野中的社会责任都能够履行到位的话,那么,可以说出版企业就实现了“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这一重要目标。
(作者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