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县区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8
随着新闻报道领域的持续变革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县区新闻报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不同县区的文化发展、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各有差异,这也赋予了县区新闻报道极强的地域性。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县区新闻报道内容、传播渠道更为多元,有效丰富了报道内涵,提升了县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在县区新闻报道中存在素材来源少、报道视角狭窄、信息获取滞后等问题。
把握融合契机
拓宽报道渠道
县区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十分严重,久而久之,就会极大影响县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要真正做到创新,地市级媒体必须要把握好融合契机,用好融媒体平台,在面对重大选题时可实施合作模式,突破地域限制。
在这一过程中,地市级媒体需要巩固基层舆论阵地,从县区的实际问题出发,将群众治理、党政机关话语权结合起来,从传统的媒体模式改变为平台模式,积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从基层治理角度上组织县区新闻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与层次的受众都能够愿意读。要达到这一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充分了解“需求侧”,根据“需求侧”来调整“供给侧”,这是保障传播效果的关键。
做好新闻策划
突出报道亮点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尤为重要,应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构思、酝酿、调整,而合理的新闻策划可显著提高县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作为新闻记者,需站在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对县区新闻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从多个报道主题中优中选优,突出报道亮点,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
具体来看,可从年度、月度、星期几个角度进行策划。在年度策划上,需基于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出发,这是县区每年的工作重点,新闻记者需从中深挖报道内容,寻找亮点与新意,通过新闻报道使受众能够切实了解县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月度策划则是从每个月月初开始,针对报道内容进行预先策划、前瞻分析,选择受众关注度较高、新闻性强的素材进行报道;星期策划即每周确定好选题后付诸行动。
强化服务能力
做到以人为本
县区新闻报道还需强化服务能力,寻找具有服务价值的“新闻+乡村振兴”“新闻+社会治理”“新闻+重点项目”模式,与县区经济发展对接,探索多样、灵活的接口。比如,“新闻+社会治理”模式就颇具代表性,这一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县区新闻的影响力。具体来看,需要探索建立集齐大数据应用、维稳实战、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智慧联动指挥平台,建立网格架构,建立市、镇、村于一体的三级架构,进一步延伸县区新闻报道的触角,及时收集发生的各类新闻事件,建立具有互动性的县区信息枢纽,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彰显出县区新的服务价值。
把好时政关卡
抓好报道重点
在县区新闻报道中,地市级媒体一方面需把好时政关,积极弘扬主旋律,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针对重要会议内容等都需要进行严格审定;针对关于自然灾害、宗教、民族相关的报道,也需进行仔细考量。另一方面,要关注县区经济发展,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内容。如对于县区的招商引资活动需进行深度追踪,为受众报道关于招商引资的各类细节,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使更多受众能够了解。此外对于县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绿色生态农业、民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也需予以重点对待,还可收集“家风故事”“乡贤故事”,利用文辞优美、选材丰富的报道来展示县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可起到良好的宣传效应。
重视人才培养
壮大通讯员队伍
要使县区新闻报道有活力、有吸引力,单纯依靠地市级媒体新闻工作者以及县区宣传部还远远不够,还需在县区中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通讯员队伍。他们能够成为县区新闻报道的“新闻眼”,为县区新闻报道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通讯员们深扎基层、了解县区情况,常常可以捕捉到县区新闻报道中的好线索,当新闻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此时即可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获取一手新闻信息。
当然,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通讯员队伍着实不易,地市级媒体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与教育提高通讯员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出激励作用。比如,每年组织评选优秀通讯员,予以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定期联系知名记者为通讯员授课,组织采风活动,持续提高整个通讯员队伍的综合能力。
在当下传媒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县区“小新闻”也能够成为大舞台。在报道上地市级媒体需要积极创新,拓宽报道渠道,从报道内容上下功夫,突破地域限制,将县区新闻报道做新、做活。
(作者系太原日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