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激浊扬清践行媒体担当推出《直击直播乱象》专题

打造网络“照妖镜”

作者:朱亮 邹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8



  6月24日,重庆日报集团上游新闻推出《“天价探店”竟成流量密码,卖的是噱头割的是“韭菜”?》报道,关注“天价探店”这一“小众”赛道,报道为追逐流量,某些“探店”已经变了味的乱象。该报道是上游新闻《直击直播乱象》专题报道的一篇,相关话题#夸张猎奇方式引流只会引发舆论反噬#登上微博同城热搜。

  上游新闻自2024年3月推出《直击直播乱象》专题报道以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推出约30篇监督报道,持续关注直播行业中常见的话术营销、恶俗擦边、摆拍造假、网红赶场蹭流量等乱象,探索媒体介入行业治理的创新路径。相关报道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同时也得到当事人、直播平台、网宣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取得流量、品牌、社会效益的多重正向反馈效果。


  精准聚焦行业热点与痛点


  2025年上半年,《直击直播乱象》专题刊发稿件7条,多篇报道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单,获得央媒等账号转发,收获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年5月,该系列的另一篇报道《莆田走失小孩成流量密码?“讲解”视频堪比连续剧,“找到了”视频混淆视听》,登上腾讯全国榜和微博莆田同城第一,并获得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转发。今年3月,《网售“粉刺针”产自家居用品企业?两地市监部门称接报正处理》报道登上微博全国热搜五,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00万。

  《直击直播乱象》专题报道于2024年3月15日推出,一次性刊发包括《4幅齐白石作品仅1080元?直播间买字画当心踩坑》《宁波女子遭遇翡翠直播矩阵“杀猪盘”》等7篇深度报道,涉及直播行业火爆的“杀猪盘”、鉴宝“入坑”、擦边女主播、摆拍造假等热点话题,实现舆论监督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拓展。

  随后,又不定期推出《自媒体狂蹭“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流量》《山寨〈狂飙〉剧组直播爆火》等报道,紧跟当时全国热点,及时推出调查起底式报道。

  2024年岁末,又推出《直击直播乱象2024年度盘点》专题,分为“头部主播翻车启示录”“六大直播乱象”“直播行业路在何方”三大板块,用12篇深度报道剖析直播乱象的典型案例和新生苗头,呼吁加强监管与行业自律,重塑网络直播生态。

  截至目前,该专题报道共刊发稿件30余篇,涉及文图报道、视频、评论、多媒体融合产品等体裁。


  以“大流量”实现“正能量”


  《直击直播乱象》专题报道至今,在传播指数、品牌提升、行业阅评、报道反馈、解决问题等方面皆取得明显成效,获取“大流量”的同时也做到了弘扬“正能量”。

  专题报道超过60%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其中不乏流量上百万、上千万的爆款文。仅以微博平台为例,首次推出的#直击直播乱象#总话题阅读量突破250万,多个子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万。其中,#女子直播间买翡翠一月被骗70万#阅读量为200万,#擦边女主播屡禁不止#阅读量达195万……均登上当地同城热搜榜。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专题报道仅微博平台总阅读量突破5000万。

  2024年5月推出话题#主播扎堆背后的流量之祸#,聚焦菏泽南站因为郭有才走红后,全国各地主播蜂拥而至各种蹭流量,甚至进行低俗、擦边直播的现象,话题最高冲到微博全国热搜第10位,阅读量超2100万。

  2024年12月上游新闻推出《直击直播乱象2024年度盘点》,总话题#年度直播乱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第九,阅读量突破1000万。子话题#头部主播翻车启示录#登上全国热搜榜、全国要闻榜,阅读量达330万。

  报道团队不断接到消费者、当事人各方的反馈。2024年3月“擦边女主播”事件报道推出不久,涉事女主播就联系记者,称账号已被直播平台封禁,自己也认识到错误,“求放过”。《宁波女子遭遇翡翠直播矩阵“杀猪盘”》报道不久,宁波执法部门就介入调查,直播平台也积极配合。翡翠直播间老板扛不住压力,退还受害女子64万余元。

  报道得到了执法部门、直播平台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回应。各地执法部门包括政务热线、市场监督、警方及消费者协会等,积极对相关问题摸排查处,为消费者维权。直播平台配合执法部门介入调查、封号。


  建构科学报道体系


  经过团队多次复盘,《直击直播乱象》通过精准选题、科学报道体系、多元化传播形式,实现了“大流量”与“正能量”的双赢,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重事前策划,精准选题以点带面。报道团队注重事前策划,提前研判“网感”与“热度”,并严格推进。内容选题上,坚持围绕全网有话题性和影响力的直播乱象,进行点位上的快速跟进和深层次的内因分析,以点及面,形成圈层效应。

  构建科学报道体系,不间断产出。一年多来,报道团队始终将《直击直播乱象》作为上游新闻的重点产品,持续聚焦直播行业内不断涌现的新乱象,保证高质量产出,保持了新闻专题报道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报道广度层面,着力聚焦网络生态治理前沿,全面覆盖低俗内容直播、虚假宣传营销、人为剧本式炒作等新型网络治理难题。在内容深度层面,构建起“现象曝光—追根溯源—法理阐释—治理建言”的科学报道体系,形成“现象级传播+建设性监督”有机融合的闭环式报道范式,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专业性、思想性。

  呈现方式契合网络化传播特点。报道尽可能采取适合网络传播的多元化表达。以首期《直击直播乱象》为例,7篇报道有文图报道、长短评论、中短视频等。对于重点稿件,一般均采取“文字+图片(图片集)+海报(漫画或创意海报)+视频(中视频或短视频)+评论(或短快评)”的多元化、集群化传播形式呈现。为强化专题传播效果,编辑部门还协同可视化团队制作专题海报——采取九宫格形式,用9幅漫画展现,并提取“四字”关键词,形式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强化热点“二创”意识。网络时代,不少社会热点事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直播行业。比如“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后,部分网红跑到案发现场搞直播;《狂飙》电视剧大火后,不少山寨《狂飙》剧组直播蹭流量……这些事件,均被《直击直播乱象》第一时间介入深挖。


  始终坚持“建设性监督”原则


  主流媒体做舆论监督,要推动向好向善解决问题,发挥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意义——舆论监督报道的价值,不仅在于揭露“发生了什么”,更在于追问“为什么发生”和“如何改变”。

  《直击直播乱象》始终坚持“建设性监督”原则,多提建议性意见,寻求行业解决之道。以“翡翠直播间杀猪盘”报道为例,该报道不仅曝光骗局,还联合法律专家剖析平台审核漏洞,推动建立“直播带货黑名单”机制。面对“擦边主播屡禁不止”,报道追问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对低俗内容的隐性鼓励,从而倒逼企业优化审核规则。这种从现象到制度、从批判到建议的升级,本质上为行业立规矩、划红线。

  《直击直播乱象》专题发挥了主流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实现了监督报道的长效转化,不仅巩固了舆论阵地,还是媒体监督推动行业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

  (作者系上游新闻全媒体运营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