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创设“卓越记者驻校计划”项目——

产学研协同,培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1

  浙江大学融媒体精英训练营学员走出课堂,前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进行参观与学习。 浙江大学 供图


  6月5日,一份第十二期“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的招募信息,吸引了不少媒体人关注。可以重返校园全脱产访问与学习,还有名校奖学金、学习补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给职业生涯静静心、充充电,吸引力确实不小。浙江大学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项目?参与项目的记者能做什么?项目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吴赟。


  打破学界业界壁垒


  第十二期“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的招募公告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十足。面向中国新闻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机构(含相关国家驻华新闻机构),招收5—10名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为访问学者。要有5年以上从业资历,取得过突出成绩,项目结束后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入围后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进行一学期的全脱产访问与学习,有奖学金以及交通、生活、学习资料补助。

  说到项目的初衷,自然绕不开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学界如何与传媒业界加强沟通、合作、互动,推进产学协同,更好培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务教学,打破学界和业界的壁垒,加强沟通联络十分必要。”吴赟介绍,2012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创设了“卓越记者驻校计划”项目,不仅为优秀的一线新闻传播从业者提供深造机会,同时也能加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前沿新闻传播实践的了解和体悟,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界与实务界的良性互动、双向赋能。

  显然,这是一种多赢的创新。对学校而言,该项目能推进产学协同,可有效解决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如何平衡兼顾理论教学和实务教学,推动理论联系实践,在保证学理教育的前提下,优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如何盘活各类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等难题。对学生来说,与一线记者面对面交流,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学到一线实用技能和从业经验。对记者而言,也有了难得的静心沉淀时间,充实知识,提升能力,专注创作,乃至思考职业发展。


  推动理论联系实践


  浙江大学驻校卓越记者要做些什么?除了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之外,还要至少开办一次讲座、进入一次课堂、指导一份学生专业实践作品。

  “传媒专业课程中会涉及具体的新闻案例分析,邀请驻校记者分享从业故事显然更生动、更鲜活,对学生也更有指导性。”吴赟说,项目进行期间会开设很多公开活动,如浙大卓越记者专业沙龙,请每位驻校记者面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办讲座,分享新闻报道的第一手经验;调查报道工作坊,请资深调查报道记者以工作坊形式对学生开展深入培训;卓越记者与学院师生共同创作作品。此外,还有“卓越传媒人与未来传媒人对话”、新闻业前沿问题圆桌讨论、研究报告讨论会等活动。

  依托“卓越记者驻校计划”,可以建立全媒体覆盖的记者资源池,形成“理论—实践”双师互补的指导组合。吴赟介绍,驻校记者与学院老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参与学术对话;走进课堂、开办讲座,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同时,学院推进实施学界与业界师资的“旋转门”机制,每年选派两名教师赴省级媒体深度参与一线新闻实践,并邀请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学院挂职。“此举有效破解了‘理论与实践割裂’的难题。”吴赟说,浙大传媒学子在与驻校记者的交流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新闻采访是一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在新闻生产中需要坚守温度和尺度。”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原新疆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教授佟慧娟是第六期“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成员,她认为,传媒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通过产学研协同,有利于造就心怀“国之大者”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卓越记者驻校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有55名优秀记者成为驻校记者,他们有的来自央媒、省媒,也有地市县融媒体中心的基层媒体人,还有来自海外的媒体同行。他们当中,有人擅长评论,有人深耕调查报道,有人专注媒体融合,其中不乏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浙江飘萍奖、浙江新闻奖得主。

  “我们走进课堂与浙大学子面对面沟通分享一线工作经历,还能聆听名师课程,与同行交流切磋,收获很大。”中东绿洲传媒总经理、《绿洲报》主编王水波参与项目后,推动中东绿洲传媒成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首个海外社会实践基地,以期培养更多优秀传媒人,将中国故事有效传播到海外。

  该项目实施期间也涌现出了一批由驻校记者和在校学生共创的精品项目。吴赟介绍,在驻校记者推动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日报社共同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同走新闻路’”活动。17名浙大新闻专业学生与浙江日报社记者“同走”采访,在实践中“传帮带”。项目入选了2019年度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创新项目、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教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十大创新案例,并荣获2020年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

  “新闻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历史的记录者。在智媒时代,新闻记者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原副站长王贵山称赞“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是一个富有远见和实践意义的项目,有利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促进社会进步、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专业新闻人才,将为新闻界注入活力,引领新一代新闻人走向更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