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美术作品中的立夏

作者:陈相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8

  水彩画《盛放在“立夏里”》陈相道 王洁欣 绘


  版画《初夏苏州》


  《枇杷山鸟图》 赵佶 绘


  春天在人们的眷恋中谢幕,立夏迈着轻盈的脚步登上了季节更迭的舞台。立夏是全年第七个节气,是夏天的开端,此时北斗星柄指向东南,太阳在黄经45度。预告夏天来了,它在每年的公历5月5—7日就盛装登场,告诉人们此时节气温高升,雷雨多增,作物茁壮成长,生命蓬勃,希望从萌芽到跃腾。

  立夏节气自古承载着华夏儿女对生命律动的独特感知。《礼记·月令》记载着“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的物候特征。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里清晰地描绘了“夏饼、青梅、新茶”时令风物,这些都表明了自然风物与人文习俗的契合,亦是天地人的合一。然而立夏节气始终激励着历代文人墨客文学艺术的创作灵感。立夏不仅是自然时序的节点,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符号的表达与展现。


  传统绘画中的立夏意境


  夏的伊始,以独特的温柔描绘着世界的万象,绿意初浓,万物向阳。画家心怀憧憬,从色墨中流淌着的大自然的韵律化作初夏的赞歌。

  工笔花鸟画的物候诗学里的立夏。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堪称立夏题材的巅峰之作。这幅清淡高雅,苍劲的水墨画,展示了画家高超的技艺。构图巧妙,以折枝的形式表现了初夏时节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的盛景。一只山雀宁静地栖息枝头,凝望凤蝶在空中舞翅,传递着生物心灵相通的信息。叶片正反色泽浓淡相宜,暗含着夏日光照的印痕,传达了“一花一世界”的微观视角,昭示了万物初夏生长的蓬勃生机。

  中国画花鸟艺术情境的初夏。清代画家华喦的《红白芍药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作。两枝红白相映的芍药斜出画面,设色雅致清丽,画法润泽细腻。画家精心描绘了初夏时节芍药盛季时的美姿美态。右下白花三朵,有的盛放英姿,有的昂首向阳,有的含情脉脉低垂思语,她们以不同的风姿抒发着心灵的花语,抒放着花色素雅玉洁的美韵;画面右上红花两朵,一朵艳丽盛装展露在视觉中心,面视朵朵白花微笑,红白两色呼应,传颂着生命相吸相依的神灵。一朵半展娇容的红花,目视苍

  穹,施展着蒸蒸日上的灵气。数朵夏花芍药形态各异,色泽艳素相衬,展露着夏初芍药生命之魂的朝气。画家对叶片的阴阳向背还作了重点描绘,以烘托花的美颜素面。传说古代男女相恋时会互赠芍药以表达爱情之美,因此,芍药也被称为我国的“爱情之花”,传承传续。因而芍药充满了爱的浓意,充满了晚春初夏的芬芳,奔放的豪情,文静的情商。

  在画作左上右下书有两首题诗,互相顾盼,诗文赞美了芍药可比花王之美,又喻颂了少女的文雅文静,令人在诗情画意间如醉如梦。此画作赋予了高雅情智的艺术境界,是立夏的写照。

  水彩画里的“立夏”之魂。我个人在用水彩画的形式描绘立夏之时,比较注意描绘湖边树木之间的微风轻拂,林荫清幽,草木清秀,万物萌生,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构图时注意画作的虚实相生,动静相宜,以淡绿的色调,万绿丛中点点红的对比色块,力图渲染出立夏的生机,为初夏泼洒绿意浓重的韵律,展示出生态环境中植被的生命气势及自然美的神韵。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天文与人文、时间与空间的观察与思考,把立夏定格在“大美中国”的盛放之情中。


  立夏在现当代艺术的多元诠释


  农民画的质朴美学与习俗中的立夏。我国江南地区立夏之日有尝“三新”的习俗,因具体居住地的条件不同所品尝的“三新”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品尝的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有的地方品尝的是“竹笋、樱桃、梅子”,有的地方品尝的是“樱桃、青梅、麦仁”,还有品尝“竹笋、樱桃、蚕豆”的。尽管各局部地区所品“三新”有别,但大家都品味了立夏时节的“樱桃”。可见“樱桃”是江南立夏时的节令新鲜水果。因而民间将“樱桃”奉为心目中的盛品,可赞的佳品,用笔描绘在他们的画作中,以表达初夏时节对天神恩赐之情。

  素有“农民画乡”之称的江苏省邳州市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就流传于江南水乡。20世纪50年代,翻身后的农民,心情舒畅,开始了民间创作的艺术活动,他们大胆构思,不拘一格,以乡土民情为题材,创作出无数反映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和美好情感的优秀作品。以“摘樱桃”为题的画品百花齐放,形式不一,风格各异,色彩艳丽,民情浓重的民俗画作,在江南水乡民间掀起了创作热潮。江苏省邳州市农民画家顾问的《摘樱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幅画以对角线形式构图,用农民喜欢的浓烈色块构成立夏劳动妇女摘樱桃的美好画面。画面中饱满的樱桃如红宝石点缀枝头,劳动妇女的蓝布衫与绿叶形成色彩对比,以夸张变形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初夏时节农民丰收的喜悦和情怀。这种源自民间的创作方式,将节气的表达从文人雅趣还原为乡土民情,成为劳动人民表达生命律动的赞歌。

  版画语言转译的立夏之韵。中国美术馆于1981年收藏了一幅版画家的作品:《初夏苏州》。此画刀法精细,线条疏密排布,块面结合,艺术效果超群。画家通过阴刻与阳刻的节奏化律动,展现了苏州水乡特有的景致。画面中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瓦片刻画精细,彰显江南水乡民居古朴雅致的韵味。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河水淡蓝清澈,大片绿色中两点殷红,构成了色相的调和与对比,显眼的殷红色点暗隐了画面的眼睛,水乡的灵魂。蓬勃的绿意传递出初夏的生机。整幅版画以简洁明快的线条,黑白绿蓝一点殷红的鲜明色彩,勾勒出苏州初夏时节的优美、恬静、祥和的生活节律。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独有的温婉与闲适,领略到苏州的水乡风情与文化底蕴。


  立夏美育的跨媒介表达


  数字艺术作品《立夏·万物生》运用动态捕捉技术,将画家齐白石《四喜图》中的喜鹊解构重组。当观众靠近投影幕布时,虚拟喜鹊会衔来由气象数据生成的樱桃粒子,传统水墨的“留白”转化为数字空间的“负形”,立夏物候由此获得沉浸式的表达。以画为媒,品味立夏之美,欣赏节气胜景,启发跨媒介创新,形成有韵律感的动态画面,在精微刻画中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展现中华美学传承、发展、演变的跨界表达,是当代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新方向,是技法表现及精神旨趣的深刻变革与革命。

  在风光旖旎,立夏景明时节品读古代佳作,学习古人笔墨,明了艺人创造心意,转化数字空间,更好地将艺术创造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体,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融合,促生更多优秀佳作,延续中华文明的精髓,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态文明的生命哲学,在AI到来的时代创作出熠熠生辉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奇作。

  (作者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