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涯:走近李振华》

深挖教育家精神富矿

作者:周红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李振华 陶继新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为“教育家精神传习录”丛书的第一册,《大爱无涯:走近李振华》一书的编辑过程让我感动不已。书中,作者用择一事终一生、兢兢业业做“大先生”的高尚品格、矢志不移的教育定力、勇于创新的教育智慧、感天动地的教育大爱,对教育家精神作出了鲜活生动的解读。李振华老师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活样板,《大爱无涯》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近李振华、争做“大先生”的宝贵教材。

  读好书,是对灵魂最温柔的托举。从业以来,最让我感动、最能给我心灵以洗礼、灵魂以净化、思想以提升的书,就是《大爱无涯》。编稿过程中李老师的伟大无私、高风亮节、低调谦和、专注执着、大爱情怀,面对两难处境时的心里挣扎与选择,让我数次泪流满面。其实职业使然,编辑一般对稿件处理相对理性,往往把审读的重心放在发现问题、纠偏改错上。而《大爱无涯》则完全颠覆了我的审稿习惯,编稿的过程就是在两位老师身边倾听他们对谈的过程,好似在上“二加一”的大师辅导课。因为过于沉浸和感动,很多次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停下来平复心情。这本书虽然不厚,但在我心里它重达千斤,它对教育家精神的对谈式的呈现是极具感染力的。这本书记录了李老师71年支教沂蒙山区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李老师和沂蒙山区学生、百姓以及自己家人之间的真情互动,描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场景;同时浓缩了资深教育工作者、媒体人陶继新数十年深耕教育研究、采访和撰稿的学识和经验,以及对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真知灼见。

  李老师本是南京人,因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来到沂蒙老区一个极为贫困偏远的山村支教。他克服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挑战,扎根老区,倾情奉献,无怨无悔,将自己完全融入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中。李老师做人朴素纯真,他不讲吃喝,不事穿着。他一辈子没穿过一双皮鞋,因长年累月在去家访的山间小路上奔波,一年要穿坏好几双布鞋,被老区百姓誉为“布鞋校长”。李老师对自己、对家人是吝啬甚至是苛刻的,但对学生、对老区百姓是满满的、毫无保留的关爱和牵挂。从当年来沂蒙山区支教时的风华正茂,到今天的耄耋老人,李老师一直行走在捐资助学的路上。从当年每个月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到如今每个月的退休金只留下500元用于个人生活,他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和身边的孤寡老人。

  李老师说,做老师应以德润心、以爱育人,应该全力为了学生。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只有爱才有教育,只有大爱无私才能有大格局的教育,只有爱才有人类文明的创造和传承。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有了爱的维系,老师自然会成为好老师,学生自然会成为好学生,在彼此的双向奔赴中,变化、成长,向好、向善,自会悄然生成。据了解,李老师教过的学生中许多走上了教师岗位,完成了一代代传承接力。

  要想成为李老师一样的教育家,除了爱心,当然还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刚到沂源时,因陋就简,他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自制教具,迎接教育教学挑战;调到沂源十二中改教高中政治课后,他利用节假日向同行请教,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将学科前沿的新发展融入课堂;在临危受命,就任城关二中校长后,他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创造了“点石成金”的奇迹。有学者说:“我喜欢一切下沉的人。任何一种鱼都可以浮近水面,而只有大鲸鱼才能下沉到五英里或更深的地方。”做教育也一样,李老师用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李老师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我相信《大爱无涯》的出版,能够助推全国更多教育界同行真正走近李老师,从李老师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李老师式的“大先生”脱颖而出,大家会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跑出加速度,谱写出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