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注音本》
于古音里探寻中医玄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王晓媛 译注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遇《黄帝内经》,是在大学校园那弥漫着淡淡草药香的中医课堂。彼时,作为中医临床专业的一名学子,我怀揣着对中医的懵懂憧憬与好奇,轻轻翻开这门重点必修课的书页。刹那间,“阴阳”“气血”“经脉”“脉度”等专业术语扑面而来,宛如灵动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中医理论的华美乐章,自此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医学子的心中。
自问世至今的两千多年间,《黄帝内经》宛如中医发展长河中的中流砥柱,屹立不倒,见证着中医学的兴衰荣辱与蓬勃发展。历代医学家皆以其为理论源头,汲取其中哲医结合的知识养分,运用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构建医学原理,发明创造各种诊疗技术。一部雄伟壮阔的中国医学史,处处都镌刻着《黄帝内经》的烙印,它是中医学发展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异彩纷呈的众多医学流派,无一不是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渊薮,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各自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古今无数具有卓越贡献的大医学家,究其成功之路,皆以《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为本源,它是医者们攀登医学高峰的坚实阶梯。
从传统文化的高度审视,《黄帝内经》是一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汇集汉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化、科学知识研究成就的集成巨著。书中运用汉代以前的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心理学、体质学、历法等多方面的理论成就与方法,深入揭示生命奥秘,探索生命规律,基本反映了此前的科学成就,并且赋予了西汉以前哲学以医学内涵。书中丰富的历史遗存,如“河图”“洛书”“北斗历法”等,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历史天空。
在当今社会,《黄帝内经》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众多版本的书籍在图书市场中畅销不衰,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推出的这本《黄帝内经注音本》,独具匠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代社会的阅读需求。当下,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学生愿意在课余时间阅读《黄帝内经》,年轻上班族也热衷于在喜马拉雅上聆听《黄帝内经》的朗读音频,他们渴望从这本古老的典籍中汲取智慧,寻找心灵的慰藉。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中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出版社在策划过程中,特意为经典条文加注了拼音。
这看似简单的注音,实则蕴含着古汉语和中医专业的深厚底蕴,是作者和编辑团队逐字逐句精心考证、反复推敲的成果。例如,“温血”的读音为yùn xùe,“温”在这里是“蕴”的意思,指淤积,这一读音的准确标注,让我们对气血的运行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全书中的“舍”念四声,为shè,意为停留、休息,《诗经·小雅·何人斯》中就有“尔之安行,亦不遑舍”的记载,在《黄帝内经注音本》里,“舍于经脉”便好理解了,指的是气血流注在经脉中,如同河水在河道中缓缓流淌。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一个注音、每一个解释,都像是一位位耐心的导师,引领我们在中医的海洋中遨游,引发我们对古代中医智慧的深入思考。
沉浸在《黄帝内经注音本》的世界里,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医家圣贤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身着长袍,手持医书,在简陋的医馆中为患者诊脉开方;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对医学真理的不懈追求,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伟大精神。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医学典籍,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宝典。它让我明白,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疾病的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它教会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与《黄帝内经》相伴,如同与一位挚友携手同行,不断探寻其中的中医智慧,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黄帝内经》的世界,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