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甘宇》

以平民群像演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赵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卢一萍 赵郭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影响世界的灿烂文明,昨日如“雄关漫道真如铁”,今日恰“人间正道是沧桑”,明日定“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中国人民顺应时代、把握时代和赶超时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其中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成为新时代报告文学作品的重要精神内核,尤其是通过平民群像演绎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的新时代文艺作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甘宇》,正是一部以平民群像演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作品取材自“9·5”泸州地震灾后生存救援经典案例——“搜救甘宇”。2022年9月5日,全国上下都被突发的“9·5”泸定地震所牵动,普通水电站职工罗永和甘宇因将国家利益、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而错过逃生时机,尤其是甘宇失联多日,生死不明。在此情形下,“搜救甘宇”从一个本无异于往常的救援指令瞬间点燃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公众情绪,并短时间内升级为一场官民协同、使命必达的生命救援接力赛,彰显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上下同心、守望相助的赤诚情感。

  退役军旅作家卢一萍、赵郭明从“搜救甘宇”等一系列媒体报道中,精准捕捉到公众情绪的焦点,洞察到公众情绪传播背后的深层次爱国主义情感,找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新时代中国叙事着力点。两人合著的《寻找甘宇》深刻把握了罗永、甘宇等人的个人选择与新时代爱国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真切实录了“搜救甘宇”新闻事件中传播速度之迅、范围之广的公众情绪,正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回响。两位作者身向田野,历时两年之久写就《寻找甘宇》一书,为新闻纪实类文学作品如何精彩实录现实题材,以“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创作实践的经验借鉴。

  《寻找甘宇》全书采用当事人口述实录和散点透视的复调结构,凝练成文,将短暂沸腾的公众情绪升华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实录。书中惊心动魄的灾情考验和生死救援,让我们看到了多位平民身上广阔深邃的互助情怀和坚不可摧的英雄精神,感受到了潜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广大个体身上澎湃激荡的爱国主义情感。

  《寻找甘宇》一书的创作与出版,体现了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人民群众需要英雄,需要抒写爱国主义英雄的文艺作品;全社会需要英雄,需要铭记、崇尚、学习、捍卫和关爱英雄的主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英雄,因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卢一萍、赵郭明两位作者历时两年之久,深入事件发生所在地,走访多位事件相关人,细腻刻画了地震中绽放人性光辉的平凡英雄群像。《寻找甘宇》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传递与再创造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以平民英雄为书写对象,体现了作者对新时代的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新时代报告文学是中国叙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报告文学作家进行文艺创作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需要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文艺创作思想,需要坚持以现实题材构建新时代中国故事、以英雄事迹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以平民群像演绎新时代中国精神。如此,文艺工作者才有可能创作出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