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色印迹》
以方寸金石铭刻党的百年征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西泠印社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中,篆刻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作为传承和发扬篆刻艺术的重要机构之一,西泠印社始终致力于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推动篆刻艺术创新与传播。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西泠印社将传统金石篆刻与党的百年历史相结合,于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先后两次进行主题篆刻并捐赠给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于2024年推出《红色印迹》,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该书已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并获2024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金石”便是承载“道”的重要媒介。《红色印迹》收录的138方篆刻作品均由西泠印社韩天衡、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孙慰祖等名家创作。这批融合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传统技艺与时代主题的精品佳作,在内容上选择了党史上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精神、名言金句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篆刻家用金石篆刻讲述党的历史、铭记初心使命,弘扬传统文化、抒发家国情怀,成为新时代重大主题创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从“开天辟地”到“中国梦”,从“为人民服务”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西泠印社在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铭记党的奋斗史、奋进史,反映民族复兴的沧桑巨变,一方方印章成为具有重要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珍贵展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打铁还需自身硬”“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金句,充分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在篆法风格方面,这批作品兼及战国秦汉古玺印、明清流派印等多种艺术风格,或大气磅礴,或婉约细腻,或高峻恣肆,或独辟蹊径。篆刻作品的章法有的平和,工稳端庄,不求险怪;有的宏阔,开阖有致,平中见大;有的古厚,古雅平正,平中见奇。比如由韩天衡操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印,为汉印,大气庄重、线条古厚平正,又富有变化。如“产”字头部的留红,与“历”上方的留红、“览”与“馆”之间的留红呼应,“党”字的火字底曲线又与“产”字的文字头形成斜角呼应,就使全印有了空间节奏感,可谓寓奇于平。又如,陈振濂刻的这方“开天辟地”印,为流派印,并有鲜明的汉简风格。他将书法中大开大合的风格带进了篆刻作品中,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可谓痛快淋漓。再如,李刚田刻的这方“大团结”印,以汉印为主基调,右边“疏可走马”,左边“密不透风”,疏密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一方方印章,诉说着历史的故事、雕琢着岁月的不朽、赓续着血脉的传承,政治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代表了当今篆刻界的艺术水准。
全书从内容到形式完美结合,脉络清晰、图片精良、内容丰赡,是做好红色主题艺术作品推广、研究和阐释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艺术作品铭记党的伟大历史功勋、贡献出版力量,以历史之壮丽与艺术之佳美奉献读者。西泠印社的主题创作项目不仅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艺术表达,也是对篆刻艺术本身的创新与传承。通过现代传播方式的不断探索,西泠印社让篆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热爱这一艺术瑰宝。同时,通过金石之声讴歌党的百年辉煌成就,西泠印社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思考与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