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墨香浸透书页间 字字珠玑映心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作为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聚拢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故宫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翻开《藏在故宫里的中国史》,这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特装书,其阅读价值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所说,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文物之窗:洞见中华文明史的闪耀繁星
《藏在故宫里的中国史》以故宫博物院典藏传世名画《万国来朝图》作为封面与刷边。书中仔细遴选的故宫文物,按照朝代的序列,涵盖青铜器、瓷器、玉器等器物的铸造之法及书法名画的赏析。作为一本资料书,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文物介绍,而是透物见人,以物讲史。作者将每一件瑰宝的历史内涵、时代背景及背后的传奇人物故事娓娓道来,以细腻精湛的文笔勾勒出各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从原始部落到大秦帝国,散氏盘、毛公鼎记录着先秦祖先政治与文化发展;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闪耀着青铜的文明之光;秦始皇诏文权彰显着大一统的总体基调。两汉魏晋南北朝,遴选了元绪家族墓志、《三顾茅庐图》。鼎盛的大唐王朝,《步辇图》描绘了和亲盛况,比例失真和画面繁简突出着天可汗的威仪与伟岸;《虢国夫人游春图》将皇亲国戚出游的盛大场面跃然纸上;《重屏会棋图》《韩熙载夜宴图》表面描绘的虽是闲暇娱乐,书中却将其背后暗指的复杂政治局势详细说来。文人天堂的两宋时期,《清明上河图》将北宋都市的景象定格在笔墨之间;《雪夜访普图》透露着一代帝王的仁心与温情;《赤壁后游图》《千里江山图》传递着世人的思潮流变。可以说,故宫文物复现着“天朝上国”的荣光与纷争。
通过书中动人故事的讲述,馆藏的文物不再冰冷而被赋予鲜活的生命,透过它们,我们得以洞见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前人的种种经历;得以穿梭在华夏文明的千年画卷之中,感悟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不计其数的光辉灿烂时刻与令人唏嘘的昨日悲歌;得以寻找到本源、了解来时路,带给今天的我们各种深思、启迪、探究。
民族之光:感悟中国智慧与中华风骨
书中所介绍的一件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文物,放在当今都堪称一绝,可见古代劳动人民开拓进取、勤思钻研的民族精神与中国智慧。当我们走近远古技术条件下手工雕琢的红山大玉龙,不禁被六七千年前古人对于物理规律的探索与掌握所震撼折服。如今被后世视为稀世珍宝的汝瓷,因其精湛的艺术价值与极高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瓷器文化巅峰的明珠。这全然来自聪明勤恳的中原先民,是他们发现了高温烧制下瓷器炼生的可能性,并在千百年的工艺探索中,找到瓷器生产之奥秘,又发明出“裹足支烧”“芝麻挣钉”等多种烧制工艺。走近这些精致考究的文物,我们真切地感悟其背后凝结着的中国智慧,倾注着的先民无尽的心血与汗水。中国人勤勉细致的优良品质也在一代代传承中得到延续,铸就了今日的大国工匠精神。
而瑰宝不只具有审美意义,更承载着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历代帝王将自身与龙紧密相连,不断强化龙的尊贵地位。中华儿女因龙而凝聚在一起,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深刻体现;清淡光素的汝瓷暗含着中国人清雅含蓄的审美情趣;细腻典雅的玉石契合着中国人对“温润如玉”“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品质的追求;展子虔的《游春图》体现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对渊博宽厚的山川湖海的追求映衬着中国文人谦逊善思的品格;《朱巨川告身》,一份简单的官文书,却向我们诉说着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时期江南地区文人对中央朝廷的鼎力相助,展现着中国人对国家统一坚定的政治取向;身处饥寒交迫、困顿凄寒的现实窘境,朱耷却能悬腕运气,纸墨生发,为后世留下清秀平和、浑厚高古的书法佳作《桃花源记》,将中国人安贫自洽、温暖纯真的高尚品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清代后期翡翠制品中的珍品“翠玉白菜”,叶上刻有栩栩如生的昆虫,象征着多子多孙的吉祥之意;谷仓罐屋檐之下簇拥着的燕子,同样也是传达着中国人对家门德善、家道发达的企盼。正如书中所言:中华民族既看透了无常而现实的红尘俗世,却又始终对人世间保持着热情与理想。文物虽小,却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精神追求。
传承之责:守护文化瑰宝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这本书便是一个优秀的范例,有利于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从心理、认知、感情上更好地认同中华灿烂文明,提振文化自信。
此外,这本书不仅介绍珍宝的出身与来历,更将其经历的种种曲折流转与时光磨砺考验一一述说给读者。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的秦石鼓;历经离乱、蛀洞累累的《五牛图》;险些被“焚烧殉国”的《富春山居图》……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宝贵的文物才得以重新汇聚。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在文化传承方面始终坚守着传统,保持着重视思辨、重视思想、重视人性和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些品质也让中国在历史大潮中保持了文明的延续和持续的发展。
墨香浸透书页间,字字珠玑映心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在字里行间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重要原因,并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当我们传承和发扬这份文化底蕴,终有一天,会将民族自信的浪花汇聚成滔滔浪潮,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蕴。
感谢这本好书,让我能够沉浸于中华文明之美,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洪流中,展望文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