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

以热血之姿 破命运之局

作者:汪晓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6

  截至2月25日13时,国产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已突破138亿元,超越《侏罗纪世界》《头脑特工队2》,成为首部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八、登顶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的亚洲电影。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仅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更展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从IP改编到文化出海,从视觉特效到精神内核,《哪吒2》的成功,正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体系成熟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东方美学实现全新表达

  在《哪吒2》中,哪吒这一经典形象经过现代演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影片在保留传统故事内核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和故事脉络进行了大胆创新。哪吒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叛逆少年,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现代青年的特质:追求个性、渴望认同、勇于担当。这种改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价值观,使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另外,太乙真人从严肃的师父形象转变为“酒蒙子”式的幽默角色,既增加了喜剧效果,又暗含了道家逍遥自在的哲学思想。

  故事架构上,影片巧妙地将个人成长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哪吒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个体意识的觉醒,更是对责任与使命的认知过程。这种叙事策略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避免了说教式的表达,使观众在娱乐中自然接受价值传递。

  《哪吒2》的视觉呈现堪称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影片的场景道具融合了三星堆文化、唐代建筑艺术和宋代绘画等精髓,构建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神话世界。比如,玉虚宫的飞鸟原型来自三星堆的青铜鸟;屋脊两端的鸱吻是唐昭陵的鸱吻;玉虚宫的场景则逼真再现了宋徽宗赵佶的传世名作《瑞鹤图》。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制作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还体现了对中国美学精神的精准把握。

  人物服饰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精髓。哪吒的经典穿着搭配——红肚兜和混天绫不仅是对其传统形象的致敬,更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太乙真人的服饰融合了道家仙风与民间趣味,宽袍大袖的设计既符合其仙家身份,又通过酒葫芦挂饰等细节凸显其幽默诙谐的性格。敖丙的龙族服饰则以蓝白为主色调,借鉴了传统水纹与云纹图案,既彰显其高贵身份,又暗示其与水族的紧密联系。这些服饰设计不仅服务于角色塑造,还通过细节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视听盛宴助力情感表达

  《哪吒2》通过先进的IMAX技术和杜比全景声系统,为观众打造了极致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气势磅礴,法术特效绚丽多彩,配合震撼的音效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之中。特别是片尾哪吒、敖丙与无量仙翁的终极对决,通过精细的画面调度和巧妙的音效配合,营造出令人屏息的紧张感,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中。

  影片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可谓令人瞩目。每一件道具、每一处纹理,甚至连角色衣服的褶皱、头发的飘动都力求真实自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视觉品质,更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哪吒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准确把握。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道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此次影片继续通过讲述哪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个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这种抗争不是盲目的叛逆,而是在认清现实后的主动选择。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斗志和决心,更传递出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价值观。

  在情感表达上,《哪吒2》突破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局限。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亲情、友情、师徒情等多重情感维度。特别是哪吒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既有传统孝道文化的体现,又融入了现代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哪吒2》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体系成熟的结果。从IP 开发到文化表达,从技术创新到价值传递,影片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全方位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票房数字上,更体现在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时代精神的表达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动画电影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