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复盘2025年春节档:
文化自信与产业创新交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6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6部影片联手托举,创造了票房95.10亿元、观影人次1.87亿的两项中国影史春节档新纪录,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事件。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在京举办“精神内核、叙事体系与影院性建构——从2025年春节档电影看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研讨会,多位专家表示,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产业在文化自信、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取得突破的集中体现。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到电影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从IP 开发的深度挖掘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春节档电影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IP改编:优势与隐忧并存
2025年春节档6部影片中,有5部为续作或改编作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对IP的深度开发与高度依赖。《哪吒2》《封神2》《唐探1900》等系列电影的成功,不仅为电影市场带来了稳定的票房收入,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远指出:“影片对IP的创新策略,主要体现在类型的融合与叙事的升级,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实现跨类型元素的整合。”这种创新性的IP 开发策略,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是《哪吒2》以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为蓝本,将神话、奇幻和灾难片元素相融合,通过现代化叙事,在传统神话故事中注入年轻一代的成长元素,赋予经典形象新的灵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评价:“《哪吒2》反映了近代以来历史叙事的改变,从革命叙事到现代化叙事,再到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它真实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而《唐探1900》则结合悬疑和喜剧,加入民族抗争叙事,深化了IP的现实意义;《熊出没·重启未来》以科幻废土世界探讨环保议题,延续寓教于乐传统的同时进行新议题开发。
在IP 开发的过程中,电影还注重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哪吒2》《唐探1900》等电影均引发了相关地域的文旅融合热。这不仅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挺伟高度评价了《哪吒2》,认为它开拓了“IP+手伴+餐饮+文旅”等周边经济的新模式。
然而,多位专家同时提到,IP改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电影人深思。其一,原创力不足成为制约电影产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其二,部分IP改编作品存在叙事弊端。如《封神2》剧情逻辑紊乱,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其三,IP结构性风险与市场泡沫逐渐显现。市场对IP 开发的狂热可能压缩中小成本电影、原创电影的生存空间,抑制行业创新活力。因此,中国电影资料馆文化研究室主任左衡提醒,春节档的成绩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常态,IP过度开发带来的市场泡沫值得警惕。
工业升级:视效与内容齐飞
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火爆,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内容、技术、文化、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系统性升级。
从产业协同来看,《哪吒2》依托光线传媒构建的动漫产业矩阵,联动全国138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协同作战。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哪吒2》的成功只靠一家企业是做不到的,是中国动漫产业大协同的成功,是中国动漫产业集体的荣光。”这种产业协同模式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电影制作的整体水平。
新质生产力在此次春节档电影制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电影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在拍摄技术、特效制作、后期剪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哪吒2》的创作团队积极运用前沿的数字特效技术,打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奇观。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战斗场景、魔丸与灵珠的融合等特效画面,均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水准。正如马力所言:“《哪吒2》创作团队积极运用前沿的数字特效技术,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成果,打破了动漫过去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的消费习惯。”《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也认为,我国电影工业基础建设位居世界前列,新技术的应用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哪吒2》,其他春节档影片也在技术创新上作出了积极探索。《蛟龙行动》通过先进的拍摄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紧张刺激的军事行动场景。影片中的深海作战、特种兵训练等画面,展现了中国电影在军事题材创作上的新突破。《封神2》则在特效制作上追求极致,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人物造型,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话世界。
后续接力:“年”与“日子”同在
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档期,承载着合家欢、社交性等多重功能,因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大片的集中释放,会造成档期内影片数量过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影片口碑和票房不佳,资源浪费严重。
谭政认为:“春节档其实容不下那么多超级大片,两三部大投资再加两三部中等投资,这是比较理想的市场结构,否则冲不进前三,整个舆论会将末端影片的缺漏无限放大,口诛笔伐。”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也指出:“尽管大盘票房创新高,但观影人次的增速落后于票房增幅,票房结构的不稳定给市场、投资方和发行方都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此,虽然2025年春节档的“年”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各位专家提示,中国电影还需要过“日子”。如果档期票房集中度过高,全年仅依赖单个档期或少数影片的成功,将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黄群飞建议,电影产业应合理规划档期,分散影片上映时间,避免过度集中在少数档期,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影片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制片方与发行方在档期选择上应更多考量影片投资回报等因素,合理安排档期。”例如,具有合家欢属性的电影更适合在春节档上映,而一些文艺片、小众题材电影则可选择避开竞争激烈的档期,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放映窗口。
可以看到,除了在国内收获满满之外,今年春节档部分新片还走向海外,在海外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正如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所言:“如今电影影像创作更趋于完美,这仅仅是一个基础。一部影片要能够让人民共情,能够在世界上引起现象级关注,需要主创考虑到国内、国际形势,具备宏大的国际文化视野。”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在全球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