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题材成动画电影“香饽饽”——
在五千年积淀中,持续挖掘新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6
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又有了新纪录:2月22日起,电影在港澳地区超过60家电影院全面上映。由于之前预售火热,两地院线纷纷增加排片量,目前已经由原来计划的500余场增加至超过800场,规模创下港澳两地影史之最。
近10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发展进入复兴期,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白蛇”系列、《姜子牙》、《长安三万里》等,很多都是以传统文化为题材改编而来。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传统故事经过全新创作还能取得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日益进步的动画制作水平,更在于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照。
传统故事注入现代价值观
纵观近年来的动画电影,即便是传统文化题材,也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与当下进行结合,实现多方位创新。
中国动画学会产业创新委员会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雷涛总结说,在传承性方面,《哪吒2》延续了《哪吒1》中叛逆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保留了哪吒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脉相承。《哪吒2》中对家庭亲情、师徒情谊、朋友友情的深刻刻画,也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伦理观念,尤其是家庭亲情。
在创新性方面,雷涛谈道,《哪吒2》赋予了传统神话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映射,增强了对现代社会各个群体的投射以及状态描绘,并在故事中融入了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所存在的挫折、迷茫等情绪的积极引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动漫史研究专家李保传也谈到了《哪吒2》中的多个角色。综观影片中的人物设定,皆以反转示人,如申公豹的外形之恶、无量仙翁的外形之善,两者成为引导剧情反转的两大主线,充分阐述了所谓的善与恶皆因角度与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交替,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他回忆,早期的动画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塑造方面有着约定俗成的“样板”法则,观众往往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电影中的人设也在产生变化,《哪吒2》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告诉观众不要被外在的形象所迷惑。
《姜子牙》中时而迷茫和自我质疑的姜子牙打破传统叙事中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更加贴近现代普通人的生命体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巧妙地将传统的神性与现代人所面临的人性困境相融合,为孙悟空构建了一个充满“中年危机”色彩的成长叙事;《长安三万里》以独特的切入点展开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精准切合文化自信的现代价值观……这些取材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都很好地将现代价值观融入其中。
视效需服务于剧情
在《哪吒2》的片末字幕中,滚动出现了138家动画制作团队,超过4000名动画师曾为《哪吒2》工作。重要的是,他们全部来自中国本土。就像饺子导演曾经说过的那样:“哪怕我们找到一些国际上顶级的视效制作团队,但因为是中国的项目,也不一定分配顶级的人员,国内的团队用心打磨,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动画电影的成功,其特效、动画的打磨是重要的一环。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美术起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动画电影的成败得失。李保传表示,如今动画电影中加强特技特效的使用,并非传统动画专属,这是由“动画”和“电影”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
电影不同于小屏幕的电视,尤其是在一些巨幕影院中,如果动画电影的镜头画面单薄,在内容上缺少一定“量”的视觉冲击,必然撑不起大银幕的视觉观感。因此,李保传认为,必要的特技和特效可以有效地丰富画面。另外,动画本身是高度假定性艺术,特技或特效所形成的视觉奇观必须极其符合假定性的视觉要求,二者才能相辅相成。“当然,所有特技和特效都要为剧情服务,纯粹的炫技只会引发观众的视觉疲劳,削弱剧情及人物的塑造。”李保传说。
“特技和特效永远是后面的0,剧情是前面的1。特技和特效一定要服务于剧情,剧情为核心,绝对不能喧宾夺主。”雷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特技和特效应该服务于剧情走向、情感渲染和人物塑造,最主要的就是服务于剧情。
雷涛将其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成功的“不二法门”总结为四点,除了跨时代的价值观、精良的制作与视觉效果,还包括深刻的情感和主题,以及创新的叙事形式和表现形式。
放眼更大的原创舞台
“白蛇”系列取材于许仙与白娘子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姜子牙》取材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明代经典小说《西游记》;“雄狮少年”系列展现了中国传统舞狮文化和武术的精髓;《长安三万里》从唐代诗作中挖掘选题,讲述了不一样的李白和高适故事;《大鱼海棠》将《逍遥游》《诗经》《山海经》等中国古籍中的形象与故事结合,以福建传统土楼、麻将、唐装、陶笛等中国独有的文化产物在情节中作承接……近年来,这些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都掀起不小的波澜,传统文化贯穿于整部影片始终。
李保传谈道,传统题材流传于不同时代,各有演绎,IP成熟,时演时新,粉丝受众面广,具备很好的观众基础,加上良好的宣发,容易成为影片获得市场成功的重要保障,但动画电影的题材不只有传统文化。
雷涛认为,传统题材动画电影的创新,要深度贴合社会和时代变化的特征,以及时代人物面临的各种问题,跟着时代需求的频率走,同时精心打磨、匠心创造。“创作团队要非常敏锐地观察到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再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题材去创作内容,这是最好的创新。”
“传统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改编,哪怕改编得再好,映射了再真切的社会现实,也还是局限在一个既定的圈子里。如果仅仅是这种题材持续输出爆款,我认为对于动画电影的限制还是过大了,也限制了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雷涛建议,创作团队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创作手段,开发原创剧本,积极尝试现代、未来科幻等题材,不局限于孤例,规模化输出爆款,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真正形成中国动画电影的多样化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