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看到——

“两短两微”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6


  2月的深圳,鹏城春早。

  19日至23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在深圳举行。短片节上相继举办了“金鹏之夜”盛典、大湾区网络视听创作创投发布会、全国微短剧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深圳湾微短剧之夜等活动,聚焦“两短两微”(短片、短视频、微短剧、微电影)的发展趋势,探索其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机制,继续书写“两短两微”领域“春天的故事”。


  传统广电加速进入赛道


  短视频以轻量化、即时性、强交叉等特点,正在加速重构网络视听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逻辑,成为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范宗钗表示,短视频带来全民创作的时代,需要以垂直深耕为基础,打造差异化内容;以技术赋能为动力,提升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生态协同为纽带,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和高效利用;以专业赋能创意为引领,共同推动高质量短视频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

  在“两短两微”赛道,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正在以专业化的生产队伍,推动视听产品从电视端向新媒体端覆盖。“我们以前的核心是电视端,现在要进入新媒体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一部副主任杨娜介绍,总台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力点,是找准自身定位,围绕定位做精细化运营,在细分赛道打造精品内容;打通自身平台链条,通过内部资源整合电视端和新媒体端、出海端和国内端,扩大视听产品的影响力;以“微短剧+晚会”“微短剧+综艺”等形式,拓宽微短剧的资源范围。

  无论横屏竖屏还是大屏小屏,优质内容依然是产品流通的“硬通货”,是传统广播电视机构在“两短两微”生态中赖以生存之基础。在这一领域,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旗下芒果TV通过“+内容”“+渠道”“+资源”“+题材”“+IP 开发”“+技术”等,进行差异化布局。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介绍,在微短剧融合宣传文旅项目(“微短剧+文旅”)中,湖南卫视做上线和引流,芒果TV做引流和转化,抖音蓝V创作矩阵做二次创作和发酵,海外APP做品牌赋能;在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中,芒果TV通过剧场化、综艺衍生化、系列化等方式,将“微短剧+品牌”蛋糕做大,让更多品牌方加入到这个赛道中来。

  用小体量记录大时代,将大流量转为高质量。广电行业的系统性改革,正以大屏和小屏双向互动、横屏与竖屏双线齐发,共同推进中国“大广电、大视听”奔涌向前,并出现了全民共建、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全民共赢的局面,人人都成为视听内容的表达者、创作者和接受者。


  小成本撬动大收益


  在全媒体时代,“两短两微”与千行百业都发生着关联。

  比如,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分享了“短视频+教育”的思考,在他看来,短视频的“短、平、快”与传统教育讲求的“深度、体系、精准”并不矛盾。“短视频的崛起,引发了新时代的传播和交往革命,正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人们交往认知的模式,为教育国际化开辟了新赛道。”陈宏说,“对于教育国际化而言,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更是一种跨文化沟通的语言。通过短视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彼此的教育模式、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利用“两短两微”进行社会化生产传播,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处处长王岭颇有心得。他介绍,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有1800万用户,目前有5名编辑,现在开始拓展至抖音、哔哩哔哩(B站)等平台,其中抖音单品剧的流量基本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王岭表示,运营团队深耕医学专业科普领域,并有12万名医生支持内容生产,在医学科普公共素养上发挥了专业部门应有的作用。

  当下与千行百业建立了最密切联系的莫过于微短剧了。本届短片节上发布的《微短剧投流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两到三年里,微短剧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7年会突破千亿元的规模;2024年,微短剧的投流规模大约330亿元,预计到2027年可能会超过460亿元。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认为,微短剧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转周期快、故事趣味性高3个特点,这直接决定了“微短剧+千行百业”的可行性。这会让千行百业有极强的意愿去跟微短剧拥抱,利用微短剧以小成本撬动大收益,“微短剧+”的广度与深度就体现在这里。

  深圳市慧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DataEye)首席执行官汪祥斌介绍,“微短剧+”不断“破圈”,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文旅”“+游戏”“+餐饮”“+公益”是大趋势。从行业的数据来看,微短剧不断进行题材创新,满足了多元化的人群情感需求,社会热点也给微短剧提供了宽广的创作空间。

  “大屏小屏互动、横屏竖屏联通,开启了广电系统性改革新局面,全场景的开发实现了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生态建构。”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出海故事的讲述、精品化的发展,是为微短剧向前发展保驾护航的根本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