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重逢》聚焦“备战”期间的生动故事——
冰情雪韵中,传递温暖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6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召开之际,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冰雪重逢》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该片通过讲述在亚冬会筹备过程中,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记录哈尔滨为亚冬会所做的努力,让观众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活力以及对亚冬会的无限期待,反映其独具特色的冰雪魅力,彰显黑龙江省深厚的冰雪资源和蕴含的冰雪精神,呈现这个冰雪大省为中国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以及对亚冬会所做的贡献。
展现“双亚冬之城”特色
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2025年,哈尔滨的亚冬圣火再次燃起。29年来,这里的人们传承着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梦想,“双亚冬之城”绘就出美丽的冰雪画卷。
为了更好地展现哈尔滨作为“双亚冬之城”的特色,《冰雪重逢》特意对比第三届亚冬会与第九届亚冬会的筹备背景、赛事组织和影响,通过影像资料和相关人员采访,梳理了哈尔滨承办国际冰雪赛事的经验积累及相关变化。
《冰雪重逢》总导演董长青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纪录片主要采取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变化。首先是人的变化,在两届亚冬会之间,片中的主人公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他们在29年间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和蜕变。其次是城市的变化,片中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建设、绿色环保科技进步,以及冰雪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在今天的哈尔滨,冰雪场馆越来越多,参加冰雪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运动员们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另一条线索是不变。时间虽然在推移,但是人们的情怀不变,对亚冬会的热爱和奉献不变,这是“双亚冬之城”的底色。
《冰雪重逢》中,尽管部分历史影像资料的质量并不太高,但是那份因真实而产生的分量感却是扑面而来。“我们在采访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的同时,穿插了王曼丽在第三届亚冬会以及第二十届冬奥会上的比赛和采访画面,配合现在王曼丽抓后备人才建设的现场记录,能够让人真切感受到时间的变化和一代冰雪运动员的责任与担当。”董长青举例道,“更为珍贵的是,我们找到了中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罗致焕老人首夺冰雪大赛世界冠军的资料。在那些黑白的影像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冰雪运动员首次在世界冰雪大赛上焕发出的光彩,仿佛在历史和现实间,用影像做了一个巧妙连接。”
为了体现出影像的历史感,《冰雪重逢》拉长了片中历史的长度,同时将哈尔滨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产业和冰雪文化融合进来,以此拓展冰雪赋予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宽度,体现出冰城的魅力。
风光与文化交相辉映
如何将冰雪魅力进行完美展现?《冰雪重逢》用细腻精彩的镜头语言,在展现哈尔滨独特的冰雪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方面下足功夫。
在形式上,《冰雪重逢》采用全景航拍展现宏观之美,运用无人机进行大量的全景航拍,从高空俯瞰哈尔滨冬季的城市风貌。镜头扫过被白雪覆盖的中央大街,欧式建筑与皑皑白雪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浪漫与庄严;冰雪大世界的全景画面中,巨大的冰雕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凸显出冰雪景观的宏伟壮观,让观众对哈尔滨的冰雪风光有了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纪录片运用特写镜头聚焦细节魅力,在拍摄冰雪景观时,对冰雕的纹理、雪花的形状放大呈现,细腻地展现出冰雪的晶莹剔透和独特质感。
在内容上,《冰雪重逢》将哈尔滨的特色建筑与冰雪元素相结合进行拍摄。在圣·索菲亚教堂,教堂的穹顶被白雪覆盖,教堂前的广场上,孩子们在雪中嬉戏;在哈尔滨大剧院,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周边的冰雪环境融为一体……该片通过拍摄哈尔滨特色建筑在冰雪中的独特美感,体现出哈尔滨城市建筑与冰雪文化的和谐共生。
“城市中的人永远是《冰雪重逢》镜头的兴趣所在。”董长青说,“我们捕捉哈尔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冰雪印记,拍摄街头巷尾的雪人、冰滑梯,以及市民在结冰的松花江上进行冬捕、滑冰等活动场景,展现出冰雪已经融入哈尔滨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观众感受到哈尔滨独特的冰雪生活气息。”
记录“全城迎亚冬”盛况
《冰雪重逢》共4集,内容各有侧重。可以看到,片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记录下为迎接亚冬会,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生动故事。《支撑》一集展现了亚冬会筹备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人员,比如滑雪安全保障的医生、亚组委的宣传工作者、奖牌设计师。这些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最直接地为筹备亚冬会而战,是和亚冬会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盛开》一集则主要记录了亚冬会外围的志愿者及城市建设者,他们为亚冬会营造了温馨、热情的氛围。
为何会选择这些群体在片中进行展现?董长青认为,举办一届亚冬会不是只靠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还需要社会上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展现了这个城市的热情友好,他们是成功举办亚冬会的基石。“我们精心挑选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比如努力学习英语的出租车司机、冰雪大世界的设计师、设计美味佳肴的厨师等,尽管他们的工作和亚冬会没有那么直接的关联,但是他们为亚冬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让运动员和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够感受到一座城市真心真意的热情。”
在拍摄方面,《冰雪重逢》没有过于强调技巧,而是付出努力,真实记录。为了跟拍冰雪大世界的设计师,编导和摄像在冰雪大世界拍摄半个月,忍受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苦;真诚对待拍摄对象,和每个拍摄对象交朋友,让他们熟悉镜头、忘记镜头,将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出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亚冬会被真实记录下来,既体现了“双亚冬之城”的历史,也体现了哈尔滨人民对亚冬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