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风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5
春天的天空是风筝的世界,春暖花开,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红楼梦》里面有多处关于风筝的描写是非常精彩翔实的。其实,曹雪芹本来就是一个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高手。
曾有一段时间,曹雪芹依靠卖画维持生计,生活拮据。某个寒冷的岁末,他的老友于景廉不畏风雪来访。于景廉因身有残疾,生活困顿,故而求助曹雪芹。聊天间,曹雪芹得知王府贵公子愿以高价购买风筝,顿时兴致盎然。他随即动手,剔竹、裁纸、裱糊、绘画,仅用两天时间,便制成了4个精美的大风筝。于景廉将它们带到城中,很快便以三十两纹银售出。此后,曹雪芹将制作风筝的技艺倾囊相授给于景廉。随着市场对风筝样式需求的增加,曹雪芹耗时两年,广泛搜集资料,精心编纂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他制作风筝的技巧,被巧妙融入朗朗上口的诗段中,既易于记忆,又极具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曹雪芹不仅制作风筝技艺精湛,放风筝也是一把好手。他的挚友敦敏,曾亲眼见证过他放风筝的风采。在一次风筝盛会后,敦敏撰写了《瓶湖懋斋记盛》一文,其中小序描绘了曹雪芹放风筝的绝技:“他御风施放,心手合一,变化无穷;风筝在高空翱翔,而细线在他方寸之间舞动;旁观者被深深吸引,情绪随着风筝的起伏而波动,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时光,忘却了忧愁与烦恼,浑然不觉岁月的流逝。”阅读《红楼梦》时,我们为其中放风筝的精彩场面而赞叹不已,而敦敏笔下的曹雪芹放风筝场景,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三处提及风筝。第五回中,探春的判词配有一幅图画,画着两人放风筝,背景是一片大海和一只大船,船中女子掩面而泣。旁边附有题诗,有着深层隐喻与象征。第二十二回中,探春在元宵节制灯谜时,出了一个关于风筝的谜语,似有所指。第七十回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史湘云、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赋诗连句时,窗外飘来一只大蝴蝶风筝,于是大家纷纷加入放风筝的队伍。其中,探春放飞的一只大凤凰风筝,遭到另一只巨型风筝的袭击,线断飘远,寓意深远。
古人放风筝,不仅为了娱乐,还有“放晦气”的习俗。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放飞精巧的风筝时,李纫劝她说:“放风筝就是为了图个乐呵,所以叫放晦气。你多放些,把病根儿带走就好了。”众人也纷纷劝说林黛玉通过放风筝来消灾祛病。放风筝时,还需准备剪刀,用来剪断风筝线。而当紫鹃要去捡拾无主的风筝时,探春劝阻道:“捡别人放走的风筝,多不吉利啊!”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捡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晦气。也有人将烦恼写在纸上,随风筝放飞,认为这样烦恼便能随风而去。
曹雪芹透过风筝艺术,以文为纸,风筝为画,把风筝制作描写得活灵活现,生动非凡,表达出了他内心追求美满人生的意境。曹雪芹的风筝,轻盈多姿,放飞着春天里美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