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七年的文学之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3
山东文艺出版社共有8部图书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爹》,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此次获奖,是对文本品质和作家努力的褒扬,也是对山东文艺社编辑团队敏锐的判断力、专业能力和出版社整体协同能力的肯定。这也是山东文艺社第八次获得该奖项。
唯有好作家才能驾驭好题材,好作品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寻觅优秀作家精心打磨的优质书稿,是山东文艺社一直在做的功课。
彭学明是优秀散文作家,全副笔墨都在执着地表现故土湘西,文章情绪饱满热烈,文笔优美,架构故事的能力也很突出。因此,当山东文艺社资深编辑张海珊听到好友李掖平教授说起彭学明正构思书写湘西父辈英雄群像的《爹》的时候,就预感到这应是部“有戏”的作品,但得知《爹》是小说体裁,也曾有小小忐忑:毕竟没见过彭学明的长篇小说。但据以往阅读经验,在达到一定功力之后,散文作家写小说往往会更加注重和讲究文字的表现力,国内的贾平凹、刘亮程,国外的博尔赫斯、E.B.怀特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便具有多副笔法,各类体裁运用都得心应手。
其实,面对尚未完成的作品,出版社的任何决定都带有“冒险”的意味:投入大,周期长,得失却难料。因此,在山东文艺社,重大题材作品历来是社级工程。对《爹》这个选题,时任社长李宁高度重视,自2016年4月起,历时一年多的反复商讨,山东文艺社终于在与数家出版社的竞争中得以“突围”,于2017年9月,在作者办公室郑重签下出版合同。
此后,时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处长翟晨灼和山东文艺社社长李运才对这部书稿高度重视,全力保障。2023年6月底,彭学明终于完成初稿,《爹》的责编张海珊和冯晖立即投入紧张编辑,张海珊向作者提交了5000余字的审稿意见。彭学明为人真率,从善如流,细节方面的修改建议,都愉快接受。作者提交修订稿后,两位责编加班加点,对书稿精编精校,做了大量细心的修改。在第三次编校之后,山东文艺社推出试读本请白烨、柳建伟、胡平、贺绍俊等数位专家审读。专家们在认真通读书稿后,从情节设置到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土匪”的由来和组成,乃至部队番号、沿革等,均提出极富见地的宝贵意见。因小说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涉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李运才社长又特邀请军史专家,重点审读校订,保证表述严谨。2023年11月,我调至山东文艺社工作后,两位责编仍在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和作者一起反复斟酌,仔细打磨关键细节。书稿前后共6校,付印之前,为保证出版质量,社里又特意抽调两名业务骨干,对书稿进行又一次审校。在装帧设计和印制环节,也经过多轮比较试验。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成书品质。这样,经过作家和编辑团队长达7年的跋涉和接力,《爹》终于问世。
成书后的《爹》,以寻父为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湘西——是地理地貌的湘西,也是魂魄风骨的湘西。再由湘西而中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守家卫国的柔情和热血。家国情,英雄气,民族义,是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爹》中有个人命运,有家庭纠葛、家族演进,也有战争场面、建设历程,更有风俗风物、地理地貌……内容丰厚复杂,相比题材单一的作品,更有特色、有可读性。正如编辑在腰封所书,这部作品是“家国录,正气歌,英雄志,浪漫史,风俗记,地理编”。
在《爹》上市之前,市场营销部便到浙江、江苏、湖南、四川、河南等地洽谈发行事宜,分别为博库和新华文轩定制明信片版和作家亲签版。图书面世之后,山东文艺社在2024年2月和3月,分别于济南和北京举办了两场大型作品研讨会。阎晶明、陈彦、郭义强、白烨等20余位评论界专家出席了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研讨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守田亲临会场致辞,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申维龙主持会议。在各位专家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出版集团和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爹》出版后不久便迅速引起业界和读者瞩目。此后,出版社积极举办线上线下营销活动近20场,并发力抖音和小红书平台,力求做好新媒体营销,挑选优质博主发布图文和视频笔记,合作达人的推广内容在全网的浏览量突破500余万次,实现本书的持续曝光,并联系抖音大V视频带货,取得良好成效。
山东文艺社已8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在打造文艺精品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保障: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优质选题。经论证列入扶持项目的选题,成本由社里承担,解除编辑对于重点项目投入大的思想包袱。二是对获奖图书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为精品出版提供动力保障。三是重点选题采取作家、评论家、编辑三方联动机制,形成社领导挂帅,以选题编辑为中心,装帧设计、印制、宣发等有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与作家、评论家密切配合,多轮次评稿、改稿,多轮次编校,确保书稿内容质量过硬,编辑质量优秀,装帧设计精良,宣发推广有力,让作品成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