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熊猫IP遇上功夫喜剧——

讲好我们自己的熊猫故事

作者:李咏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30

  论近期欢声笑语最多的影厅,必然是放映合家欢电影《熊猫计划》的影厅。该片讲述为了保护熊猫幼崽呼呼,国际功夫巨星携手金牌经纪人和熊猫保育员组成夺“宝”联盟,与国际犯罪组织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

  自上映以来,《熊猫计划》显示出其慢热且稳定的走势,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票房及排片曲线双双上扬,证明了熊猫+功夫的组合,依然能击中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心窝。观众的评价“能让你笑得很纯粹”,证明了影片“真·合家欢喜剧”的含金量。

  让观众毫无负担大笑一场

  曾经,为了应对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观众愈加挑剔的口味,电影作品往往更习惯于大做加法。以喜剧电影为例,仅仅逗人一笑仿佛太过浅薄,必须要展现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值得思索的意蕴:要么是小人物悲欢离合“笑中有泪”,要么是笑容下另有面具、层层反转之后“别有洞天”,而甚少有人记得喜剧电影的初衷,就是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可以放松下来,毫无负担地大笑一场。

  作为成龙经典功夫风格影片,《熊猫计划》老老实实做喜剧,剧情简洁,没有过多支线情节的干预,也没有过分的强煽情桥段,这使得故事节奏推进较为流畅,喜剧元素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是片中各方力量与熊猫幼崽呼呼之间的反差萌,给观众带来了密集笑点,很好地回归了喜剧电影的娱乐本质。

  作为成龙系列功夫电影,也是继《A计划》《飞鹰计划》《宝贝计划》之后的又一“新计划”,《熊猫计划》的内核是成龙电影中惯用的夺“宝”之战,热血的主角团搭配蠢萌的笨贼也是成龙电影中的惯常设置。其中,动物园追逐、货仓打斗等戏份运用了观众极为熟悉的“超级市场功夫模式”,引发了观众们恍回昨日的怀旧之感——主角跳车、跑酷、武打等动作依旧丝滑,在有限的空间里上蹿下跳、借物打物的观感令人如此熟悉,而时光一晃,距离那个年轻的成龙初登银幕展现他的世界探险之旅,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虽然成龙的身手已不再如当年那般干脆利落,但仍旧在《熊猫计划》中竭力奉献出了诚意十足的打斗,就像他在剧中借主角之口自道:“我也会怕、会痛、会累,但只要一听到‘action’,就能变成那个无所不能的‘英雄’。”此时,片中主角打破了电影的第四堵墙,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敬业的纯粹。

  这世界上谁能不喜欢“墩墩”

  在《熊猫计划》中还可以发现,近年来,功夫电影的核心属性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原先故事内核紧密依托功夫,着力于塑造主角的侠义形象,转变为在功夫中注入更多市场化的热点,以此进一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一点在成龙若干年前的电影《宝贝计划》中已有了较为成功的尝试,那时片中的萌娃与今天片中的熊猫呼呼所展现的“萌”对观众的吸引如出一辙,区别在于,熊猫这一 IP在当今的公众讨论语境下,拥有更为强烈的热度。毕竟,这世界上谁不喜欢“墩墩”呢?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电影界挖掘“熊猫”这一热门IP的力度依然还不够。提起近年来大银幕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熊猫电影,观众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依然是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而且该系列也同样是以熊猫+功夫作为卖点。这不能不引起中国电影人的思索:“我们有功夫,我们也有熊猫,为什么我们不能拍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熊猫电影呢?”如今,《熊猫计划》登上大银幕,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完成了属于自己视角的“熊猫文化叙事”,但对于“熊猫”这一驰名世界的大IP而言,仅仅靠这一部影片的展现,依然远远不够。

  《功夫熊猫》系列共有4部,其票房、热度长盛不衰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片中种种推陈出新的热闹场面,更有主角熊猫阿宝在“行侠仗义、保护百姓”的自我定义中不断成长,一步步实现自我超越,其形象光谱得以大幅延展。而如何讲好熊猫故事、进一步以电影为媒介用好“熊猫”这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值得更多的电影人思索。

  无论带谁来看都合适

  《熊猫计划》的成功,也促使电影行业进一步关注合家欢这一细分领域,以及其在下沉电影市场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相关数据显示,在今年国庆档电影中,《熊猫计划》家庭观影占比最高,双人观影和多人观影占比明显,在三、四线城市中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具有下沉市场优势。探其背后原因,皆因为《熊猫计划》“无论带谁来看都合适”,满足了多人群观影需求,因此,有着持续的票房号召力。

  不只是国庆档,在春节档和暑期档,合家欢电影同样有着独特的优势。回想去年暑期档的票房黑马《长安三万里》和今年暑期档爆款《抓娃娃》,无不是踩中了合家欢电影的风口,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其中得到了各自想要的情感寄托,而《熊猫计划》中孩童视角的熊猫之萌与成年人视角中的功夫怀旧再一次实现了这种微妙的平衡,这也让很多电影从业者不由心生慨叹:“观众的审美喜好是多么的难以捉摸,又是多么的简单纯粹。”可观众的热爱本身就是检验电影是否成功最为客观的标尺,这也是任何电影人都不应遗忘的初衷。